欢迎来到日本小春精选,了解日本先从@日本生活基础课程开始!
欢迎 欢迎     登录 | 注册      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文章成功人士[华人英雄传]“伪日本卖国贼”浩二:日本演员的中国生存逻辑

[华人英雄传]“伪日本卖国贼”浩二:日本演员的中国生存逻辑

球球 发表于 2014-01-18 15:50:59

年底前,一则消息登上了中国各大网站首页:日本右翼评出五大“卖国贼”,在中国工作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再度”当选。与他分享这一“殊荣”的,还有AV女优苍井空、动漫诗人宫崎骏、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历史学者井上清。

  消息很快就被证实是来自中国论坛的谣言,但矢野浩二仍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最早来华发展的日本演员之一,矢野浩二挨过中国人骂,也挨过日本人骂。他演过残暴的日本军官、精明的日本商人、正义的日本卧底……他成了“混”在中国最成功的日本演员。

  在中国“糊口”的十几年里,他在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间生存。他的成功得益于此,他的事业也受制于此。在民族主义的夹缝中,他也探寻出了一个日本演员独有的中国生存逻辑。如今,浩二成功了,已经不用再演那些雪地里强奸妇女的荒唐“鬼子兵”。

浩二的经纪人会将某些采访的问题标红,“我们不谈政治”

  12月18日中午,日本演员矢野浩二正在等待剧组通知,准备随时飞往山东完成新片的最后镜头。接受采访时,他对记者描述被斥为日本“卖国贼”的感受——“有点吃惊。”

  尽管那则消息已经被证实为假新闻,几天前,他还是自嘲式地发了一条微博:“真是躺着也中枪啊。认真努力做好自己吧,加油吧浩二!”

  留言很快达到了1700条的惊人数字——关注他的中国粉丝已经有132万。

  43岁的矢野浩二算得上相貌英俊,保留着日本人特有的彬彬有礼。当然有些事他也早就入乡随俗,出门戴口罩防雾霾,被夸时谦称“哪里哪里”,见到公司领导会问候“×总辛苦了!”

  对浩二的采访,需要费一些周折。经纪人孔屹会要求记者列出问题,然后将其中的一些标红,称“不便回答”。每次采访之前,这位经纪人都会如此过滤一些问题,尤其是“逼问中日关系的”。

  公司要求矢野浩二不谈政治。“我们跟政治无关。政治留给懂政治的人来谈,我们是演员。”经纪人说,中日冲突、钓鱼岛归属、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等敏感问题,矢野浩二都不可以谈……

  但浩二是个日本人,混在中国,这些问题就在所难免。每当中日关系出状况,记者来访,说着说着就会拐到这些话题上去。经纪人就打圆场:“我们没法去评判。”

  矢野浩二也会给出官样的回答:“要正确面对历史,但是互相包容,互相看到对方的好。”——这答案足够安全。

  在浩二之前,“混”在中国最著名的日本人叫加藤嘉一。这位日本青年与中国媒体交往颇多,也喜欢公开谈论敏感问题。“但是他就因为说这种事被赶出去了。”经纪人说。

  “我们尽量跟加藤嘉一不要有任何牵扯。”在公司的安排下,浩二需要走和平路线。公司宣传经理许清概说,对于一个在中国发展的日本艺人,这是特别好的一个路子,特别是中日关系不太好的情况下。他给浩二写宣传稿,两个关键词是:勤勤恳恳、热爱和平。

  这果然成了日本演员最行得通的中国生存逻辑:一到中日重大事件的周年,矢野浩二会主动发微博呼吁和平。有时候公司也会提醒他发。经纪人对他开玩笑:“你越来越像公知。”

  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城76周年,矢野浩二发了一条微博:“应该共同缅怀逝去的人,同样应该正确地面对历史,和平友好才是共同进步的基础。”评论很快突破6000大关。留言多数是支持,也有人不那么客气:“如果是真心的挺你。如果利用这个炒作博取中国人的同情心,那么请滚蛋!”

  当“卖国贼”的消息被证实并非出自日本右翼,而是从中国论坛流出的谣言,也有日本记者猜测这是矢野浩二的公司在借机炒作。但经纪人坚决否认这一点:“我们还怀疑苍井空他们炒作呢。标题都是他们的名字。”

  如今的矢野浩二已经成了中日民间交流的“大使”。他到各地高校演讲,分享自己在中国打拼十几年的心路;他拜访北京的养老院,参加公益活动;他在日本地震时走上街头,请北京的路人为日本灾民录祝福视频……

  他还在各种中日文化交流会、博览会上露面。比如,2011年,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央视的朱迅搭档,主持日本动漫节启动仪式。比如今年7月,他被请到日本大使馆,刚上任的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夸他:“是最了解中国的日本名人之一,也是中国的友好伙伴”。

  矢野浩二接受美国CNN的专访时,称自己“一直有一个中国梦”,他自己为这个梦而疯狂。

 刚来中国时,浩二会笑着点点头:“对!我是小日本。”

  矢野浩二的“中国梦”开始于“日本梦”的破灭。他是最早来中国长期发展的日本演员,在此之前,他从家乡大阪去东京闯荡,当过酒吧招待、演员助手、电影龙套……辛苦打拼6年,仍然前景渺茫。

  2000年,他偶然来到北京,在电视剧《永恒恋人》中演一个日本留学生。那时的矢野浩二30岁,是一个典型的“屌丝”青年,没钱,没名气,中文只会“你好”,台词都是后期配音。电视剧拍了3个月,矢野浩二回到日本,翻译徐超隔空为他分析将来的发展道路:“你在日本相貌不占优,年龄不占优,只有在中国拍中国本土作品占优。”

  一年后,矢野浩二重返北京,住进六里屯,后来搬到帽儿胡同。那时候拍戏心切,他被皮包公司骗过几万块钱。在焦灼等待的日子里,他沉闷,不说话,有时打电话向日本朋友借钱。日子过得节俭,他常喝的啤酒也从青岛换成了燕京。

  在朋友的帮助下,2001年7月,矢野浩二被想开拓日本市场的中国导演杨阳选中,在电视剧《记忆的证明》中出演反一号——日本劳工营长官冈田,一个尚有人性的“日本鬼子兵”。那时候,跟他一起拍戏的,还有二十多个从日本临时请来的演员。片酬不多,浩二觉得“不给钱也可以,就是想要这么一个机会”。

  然而中日关系风云突变。一个月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亚洲各国抗议,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矢野浩二担心,这部电视剧拍了也不能播。他后来告诉媒体,自己是抱着赎罪的心态来演的。

  电视剧后来播了,还得了中国的飞天奖——一个不错的开头。但这只是小概率事件:当时几乎所有的抗日片,对日本演员只有一个要求——演出“鬼子”的凶残。

  为了生存,矢野浩二不挑角色,很快成了“鬼子专业户”。200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的“抗战剧年”。为了迎接这一年,2003年到2004年,中国投拍的抗战剧接连不断,矢野浩二应接不暇。他的生活不成问题了,也能再喝上青岛啤酒了。

  他演《小兵张嘎》中的斋滕、《烈火金刚》中的毛利大队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多田、《铁道游击队》中的冈村、《逐日英雄》中的阿部健雄……电影里,他面目狰狞,对手下大声咆哮,杀人不眨眼。

  当然,这些角色最后的结局都一样:“残忍、冷酷、无情、好色的日本鬼子,最后总是会被击败,肮脏地死去。”矢野浩二在演出札记里如此总结。

  他内心也感觉痛苦,但他明白自己的地位,也明白自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偶尔,他也会有小小的反抗,把“鬼子”演得“活”一些。在一场日军大队长死去的戏中,他让“鬼子”掉下了眼泪。“唯一能发挥的就是这最后一场戏,可能对我来说是最后的挣扎。”他说。

  矢野浩二的发挥也常常会被拒绝。大多数导演只需要残暴的鬼子。

  为了拍抗日剧,矢野浩二去过很多“革命老区”:枣庄、张家口、临沂……围观的中国百姓会叫他:“日本鬼子”、“小日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

  “他认出我,我也很高兴。”浩二没放在心上,反而会笑着点点头:“对!我是小日本。”

 “只要演日本人就得死”,以前死得猥琐,现在死得悲壮。

  直到成名,矢野浩二才开始得以转型:一是因为内心痛苦,不想再演鬼子。二是年纪大了,戏路需要拓宽。

  他遇到过娱乐记者电话采访,对方一直追问:“在中国演伤害中国人的日本鬼子角色,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愧疚?”最后,浩二的情绪失控了,激动地问:“你跟我说这样的话有什么意义?!你让我做什么?!我代表日本,代表日本人吗?!”

  最后,他哭了。

  他的朋友徐超反而觉得,比起中国演员,由日本人来演一个被万人踩踏和唾弃的日本鬼子,观众会更好奇后者为何有此勇气——这,也正是矢野浩二的“卖点”。

  在日本国内,民众也知道了他在中国演日本人。《记忆的证明》播出时,日本《产经新闻》引用了浩二的一句话:“片子很好,希望能在日本播出。”日本论坛上,有的日本网友直接开骂:“卖国贼!不要再回日本!”徐超安慰他:“你不是日奸。清者自清。”

  但那时候,在中国“糊口”的浩二还得继续把“鬼子”演下去。徐超要他对媒体说话要中立,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只是听导演的。但人身攻击还是不可避免。一次回日本,饭局上,一个熟人的朋友直接将一本杂志丢在他身上:“你在中国演这样的人,是什么意思?!”

  浩二的转型得到了公司的支持。2009年,在王岳伦导演的喜剧《熊猫大侠》中,他演了一个古代的野生动物贩子。公司本想让矢野浩二坚决不再接有关“日本鬼子”的抗日剧,但选择极其有限,他的戏量降了。

  替代方式,是接拍现代剧。公司通过私交,在现代剧《浮沉》中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日本公司在华销售的角色。而角色原本的人物设定其实是一个美国销售。公司想把矢野浩二往“成熟的日本雅致大叔”、“商务人士”方向推。

  在公司争取下,矢野浩二也在往综艺主持人方向转。2008年,他成了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的主持。当时这档节目计划往国际化方向靠,也想找一些日韩脸。

  节目中,矢野浩二和汪涵、欧弟等主持一起搞笑。他发挥自己的身份优势,故意词不达意,效果不错。

  当然,混在中国的演员浩二仍然离不开抗战片。只是如今他成名了,角色已经可以选择“良心发现”的日本卧底。日本鬼子成了日本好人,刽子手成了反战人士……每当看到这样的剧本,经纪人会马上拍板。

  最开始,他饰演的卧底日本军人会偷偷把情报提供给国军。“后来此类电视剧太多了,广电总局说,不能过多地表现国民党抗战,所以现在变成了国共合作。”经纪人说。

  矢野浩二开始像一个共产党员被日本上司五花大绑,严刑逼供,浑身是血,从容就义。被杀前,他会告诉上司:“我做这样的间谍工作,是为了和平!”

  当然,无论是演“鬼子”还是“卧底”,“只要演日本人就会死”。对于浩二来说,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死得猥琐,现在死得悲壮。

浩二的玩笑失败了,军旅歌手拿过话筒:“你让我想起九一八!”

  历史问题,仍然是中日系绕不过的一个槛。矢野浩二的成功得益于此,也受制于此。

  矢野浩二看过日本反映二战历史的影片,拍的都是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国内的惨状。“有些地方真的有些封闭性的东西。有些媒体也想说这样的话题,但是不敢。”而在中国则是大量的鬼子戏。中国人英明神武,一个人可以消灭一群日本人。有些雷剧,中国人可以双手凭空撕鬼子、投掷手雷炸飞机……

  矢野浩二说他没接过这种雷人剧。他知道,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抗日雷剧有很多不满。日本的新闻报道里,电视主持人会介绍:“最近中国播了这样的抗战片。”接下来是对中国民众的采访,许多受访者会说,乱七八糟,很无聊。也有一位被采访的清洁大妈双手握拳,义正词严:“它增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尽管广电总局曾对外表态,将纠正把抗日剧拍成科幻剧、武侠剧、狗血剧的现象,但抗日剧仍占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它们更好卖,过审压力也低。

  而这些在抗日剧中的日本演员中,很多人正是得知浩二在中国发展得不错,才来到中国淘金——对于导演来说,他们伸手接物,鞠躬,说“哈伊”,更有日本味。

  现在混在中国的日本演员有十来个。其中大部分是全职演员,还有少数兼职的日本留学生。但与可以演“好鬼子”的浩二不同,他们大部分还在演满目狰狞的小兵和小队长,在困境中漂在中国。

  如今的矢野浩二已经可以在中国扎根。他娶了重庆妻子,生了混血女儿,为女儿选择了中国籍。有时候他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中国人。

  但实际上他还是个日本人。2010年。《天天向上》的节目录制现场,汪涵问军旅歌手刘斌座右铭是什么。浩二兴致勃勃用带着日本腔的普通话插了嘴:“我的座右铭是:顺我者死,逆我者亡。”

  这是朋友徐超给他的建议。他们原本认为,这个“包袱”可以引起观众爆笑。结果,台下死寂。汪涵悄悄提醒:“浩二,这句不对,这句不对。”

  义愤填膺的刘斌拿过话筒:“你让我想起了九一八!”这位一本正经的军旅歌手,开始引述历史的40分钟滔滔演讲。现场空气凝固了,这是节目从未有过的氛围。

  矢野浩二懵了。在那40分钟里,他突然意识到,有的玩笑,中国人可以说,日本人不能。而他,正是个日本人。

  中日关系最微妙的时刻,身份认同问题更加令他苦恼。2012年秋,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随即引发中国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西安出现了砸车伤人事件。《朝日新闻》派人去砸车者蔡洋的家乡采访,认为惨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打人者在成长过程中看了过多的抗日剧”。

  因为那一年的风波,矢野浩二无法再出现在《天天向上》中。他被一个剧组拒绝,几个原定参加的中日交流活动也被取消;他的广告也没拍成,中国厂家怕消费者骂自己不用中国明星,用日本人。外面不太平,他待在家里看剧本,但心里越来越不安,晚上会失眠。

  很快,一则“矢野浩二已经死亡”的谣言出现。那时他在东京拍《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演香港人,拍自己被杀的一场戏。他发了一条微博:“我在东京拍戏,还活着。”

  突然之间,他在片场感到呼吸困难,被救护车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他在精神方面出了问题。“日本天天报道那些事情,都是砸日本餐厅、砸日本工厂的画面。那是我心理最不稳定的时候——考虑到将来,不知道会怎么样。”

  在中国13年,他第一次有这样巨大的无助感。他在华的日本朋友,有人就此离开。到最后,矢野浩二开始实践日本的一个说法“断、舍、离”——不看、不听、不想。

  当然,这个日本演员也开始反击。几天前,在云南拍戏,有个中国人与他擦身而过时,笑着蹦出一句:“哎!小日本!”

  “喂!”这一次,矢野浩二生气了。他用手指着那个中国人,直到对方脸上嘲弄的笑容开始变得僵硬,最终狼狈得逃进车子,一溜烟开走。

  如今的浩二,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笑着点头说“对!我是小日本”的日本龙套。


推荐阅读
你的回应
你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