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的无责任开扯:我觉得艺术品不能脱离欣赏的群众和社会的审美背景.欣赏的人不同,可能性质也不一样.一个彩陶罐子放在农舍和放在雕塑馆意义就不一样,不同的历史时期背景下的意义也不一样.不能永远地定义一件东西属于艺术品或者是不是艺术品.梵高的画在当时不受关注我觉得是因为和主流的不一致有关系.死后也不是"忽然"开始的,也有鉴赏观念发展的背景.你也不能断定活着的时候没有人欣赏他的作品.
提交 取消
批判艺术跟商业艺术根本就是两码事 拿看人的眼光看动物 这不扯呢么
所以特别不待见那种打着艺术的招牌,然后恶心别人的“艺术”作品。×
这是想笑死我
1、这也能扯上苏联,也太黑了吧。我女儿没学过也知道好的画就是要画得像,难道4岁的小孩也受苏联的影响了?2、我也能够理解各种不同的画风。但我欣赏各种希奇古怪的画风,不是因为受苏联式影响或者受西方教育影响。而是我确实理解,人在不同心情状态下,眼中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极度悲伤、恐惧、抑郁的时候,很自然能感受到客观世界的变形、混乱,把脑中变形的世界画的像也是“画得像”啊,谁说追求“画的像”就不懂艺术了?绘画家如果能把这种复杂的状态用恰当的线条和色彩准确的表述出来,确实是一件很美妙的事。3、但不是说非得画这种难以理解的画才算高深的艺术。毕竟世界在大多数时候还是正常的,所以大多数艺术作品应该是表现正常世界才对。真正高深的艺术同样可以在正常的世界里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平常的生活里抓住一些特与众不同的细节,才体现出艺术家真正的功底。4、比较反感现在的艺术界,非要无病呻吟,东施效颦这些非常规的画风来装逼。
我突然贱贱的想去看了……
我袋鼠国小城美术馆搞了次《当代中国艺术展》,那才叫瞎呢……不过澳大利亚本地艺术也不全是正常的,比如某个展品就是艺术家憋气的录像,看完感觉这艺术家肺活量果然超群。还有一个更极端的,就是该艺术家用蜡烛烧自己手……旁边介绍用语文教材的口气写道:“这样的自我伤害,能算作艺术吗?”
艺术只要表达作者自己就够了,不在于别人能看懂(不过开展览馆的人的口味刚好巧妙地避开了大众的审美才是槽点啊)
你忘了发图了!!!只留几个空行不上图,叫人怎么欣赏!!!PS:红领巾那个还是很不错的~~~~
想起看过的电影《无法触碰》里的两位猪脚一个去画廊买画,被调戏了另一个乱搞,结果买了不少钱
+1
这事吧,还真不是黑苏联,这套东西你去查查中国美术史,不是我红口白牙瞎说的。而且这也不是黑么,别的我不懂,毛子在素描技法的追求上是很变态的,列宾美院学生的素描拿出来立马给跪了。我也从来没说写实不好不艺术不是么。至于你女儿那个事,我只能说,小孩子拿笔,先求随心,先别求像,美术教育来说,孩子在一定年龄有足够的经验以前对立体的东西理解不是很好,硬逼着画素描的话会适得其反。这个时期重点还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为好。至于画风稀奇古怪什么的,这个都是个人喜好,没必要争。我的意思是说对一件新作品可以宽容点,理解不了就理解不了,这很正常,觉得好就觉得好,也正常,不理解就喷,欠妥。标准问题可能之前我表达的不够全面,我想说的是 写实固然NB,但 并非不写实的就不是艺术。而“所以大多数艺术作品应该是表现正常世界才对。” 这句话本身是站不住脚的啊,梵高的那些画,毕加索的那些画~~~ 达利的那些 blbl 看起来都像是疯子的世界不是么,它们传递的是画家的一种情绪和思想么。往早了说,那些写实大师们有时候也会为了效果做点扭曲的事情,最常见的例子 安格尔那个露背女,解剖上来说就是扯淡的,但是看着就是很美,这就是大师NB之处, 真没治。至于无病呻吟什么的,这个就是三观差异的问题了,不能同调,自然觉得格格不入,当然,宽容不宽容在你,骂不骂也在你。对我来说,作为一个略知皮毛的半吊子美术爱好者,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跟大家交流一下而已,因为我知道,打开一扇窗,多少能漏点儿光进来,但如果把自己封死了,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就会忽略掉。反正换个角度看世界也不错,大老远地跑去看个展览,还自己跟自己生一肚子气,稍微得不偿失啊。
最后开个书单 都是很入门的适合初学者的 看了以后,对美术会有点儿新的认识吧。西方美术史20讲 傅雷的 感情很丰富艺术的故事 贡布里希 历史向艺术与视知觉 阿恩海姆 告诉你那个形状为何在那儿西方写实绘画 吴甲丰 纠结写实不写实的 可以重点研究下
与雪山白凤凰有异曲同工之妙
突然想起来补充一下想看好看又似乎能看出来点儿什么的抽象画,可以搜下 朱德群 大师级人物,品质保证。另外 很多作品特别是现代作品,光看照片是不行的,去画展上四面八方各个角度地看,走近了再跑远了看,会有更有趣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