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alentjohnny315 于 2011-7-5 07:14 编辑 前言文章很长,前言很短,请先过目,再定去留.本文篇幅很长,字数茫茫,废话冗长,请慎重阅读.本文作者荡漾,气焰张扬,个性张狂,请不喜勿读.本文主题向上,立意阳光,爱国爱党,请别吝赞扬!正文: 话说明天要签卖身契,从此被万恶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用铁链栓住每天用钱砸用钱羞辱,为减轻内心的罪恶感和为今后的苦难人生积攒人品,并且同时遵守我以前曾说过会写篇面试指南的诺言,今天来此写一篇关于面试的. 为防止被误解为串版或者发错区,我决定在此事先进行risk hedge,此帖虽有可能被大家勿以为是针对就职面试所写,但其实面试所要考察的东西和你在面试时能做的回答,以及事先能作的准备,都是共通相似的.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姨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门全开九尾暴走…恩.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就职面试也好,进学面试也罢,其实都差不多,都可依葫芦画瓢,如法炮制.(哥看到了6楼的评论了,哥表示不能忍,哥表示必须加入院试元素!) 首先,为什么要面试,面试是出于什么目的用意居心叵测,其实说来也很简单,简历,材料,笔试(就职的话还有小组面试,小组讨论)所不能检验的东西通过面试的考核来判断衡量.并且我们不难发现,面试(这里指个人面试)一般是作为最后压轴出场的步骤和过程,也就是说,院试的话,首先是材料书类选考,然后笔试,最后面试; 就职的话首先简历ES,然后Webtest,(笔试),之后则是小组面试,小组讨论,最后的幸存者才有资格得到挑战个人面试的门票,这代表什么?这代表越是精细的活越是留在后面,一般一开始的工序都是快刀斩乱麻,大浪淘沙的,而后渐精渐进,最后则是全方位的加工和挑选.好比洗菜,好比素描,好比雕刻,都是先粗后细,先疾后慢,先糙后精的. 说得更具象一点就是,院试的时候首先会看你的材料是否缺失或者符合申请资格,或者是否明显劣于其他考生,然后笔试看你是否达到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具备最低限度的研究能力,最后通过面试来决定教授是否要你,即你的去留.同样的,就职的时候,先通过简历和ES来判断你是否能够通过首轮海选,所以这时候面对上千上万份的简历和entry sheet,人事部门的人是不会象小学语文老师一样给你逐字逐句地检查阅读,并且把你的错别字给一一以红笔圈出这么吃饱了撑的事的.他们能做的就是,用Excel或者类似的数据库和软件来拟定条件排序,把符合他们条件并且排在上方一定数量的简历选出,剩下的out.听起来很残酷,但是竞争就是这样进行着的,这时候决定你是否被选入的条件就会是那些能够被量化或者比较的因素,比如学校,成绩,文理,英语日语,资格证明, 关于ES回答的问题和那些小文章,你的文采不会在这个阶段被检查,而更可能的是你的文章和回答的字数,明显不够字数的将被判定为不够真诚和有积极性. 通过了第一关海选,接下来是Webtest和笔试,院试也好就职也罢,这阶段都是考量你的一些知识能力,院试的话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就职的话是语言能力数学能力逻辑思考性格等等,这部分不做详议,没准以后心血来潮了再写篇相关的.通过了上述阶段后,对于就职活动接下来的便是小组面试和小组讨论,之前我也发过关于小组讨论的帖子了,在此不赘述了,总之这部分是要通过横向比较和teamwork来判断你是否比别人优秀或者比别人更符合公司的要求,然后是否能够融入团队,为团队贡献附加价值. 终于走到面试了,其实面试之所以被人畏惧或者被称为浮云是因为太过于难以预测或者客观地进行评价和考量,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撞大运或者看长相,当然长相也不是不重要,但其实面试并没有那么悬乎并没有那么不可捉摸,两个实力相近的人会因为对面试的能力高下而在实际结果上相去甚远,这也不难想象,也很常见,其实其中就是因为对面试把握的能力的好坏. 那面试到底应该怎么准备或者说面试到底是想干吗呢?说得学术点,面试是要解决你和公司or学校(面试官代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为了更立体客观地了解你,为了当面地观察剖析你,所以采用面试,面试其本质和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大概地达到这么一个效果,因为一来是在一个有压力和时限的情况下进行面试,人在压力下的反映一般比较难伪装或者圆谎,二来压力的环境也是社会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能否在这种心理压力下如常表现对今后工作很重要,然后当面的交流更为真诚而没有虚伪,信息交换和交流能够更加自然轻松地进行,而不象一份冰冷的简历,只通过一些抽象的数字,而没有任何具体和鲜活的东西. 我个人认为面试不象一般笔试之类的减分制,反之是加分制,这就是说,并不会因为你没犯任何错误而给你一个满分,反而有缺陷或者大意的人会因为他的某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出彩表现而赢得一份offer,这当然不是鼓励你去犯错或者马虎,而是说比起缩手缩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避免犯错,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如何去获得加分点上去.这是因为企业要的不是一个不会犯错的机器,而需求的是企业正缺少正急缺正渴望的某种人才,只有符合这个企业需要的才会被录取,只有满足条件的人才会被采用. 当然你会问,这些条件是什么,我要符合什么能力才能算合格?这个当然有很多渠道去了解,OB访问,网络信息,口耳相传,当然最直接的是听这个企业的说明会,说明会上昏昏欲睡的同学,我想提醒你,其他地方你漏听了或许回家上网查一下就OK了,但是企业所要求的”人材象”的地方请仔细听好做好笔记,很可能就能在面试上用上,一般企业会要求几项条件或者某个类型或者性格的人,当然某些坑爹企业会说几句漂亮话,然后说战斗吧少年,重生吧凤凰,不死鸟会在火焰里重生!等等的废话,这种就靠其他方法去了解吧=.= 具几个常见的项: language, teamwork, creativity, leadership, global, learning, commitment, communication, diligence等等,很有可能面试官会通过对你的面试记录下你在这些项目上的得分,作出量化指标并且记录数值,然后在最后选择的时候汇总,设定每一项的比重,来进行比较判断,最后决定谁去谁留.当然侯选者数接近实际采用人数的时候或许直接就进行yes or no的判断,但是当侯选者远大于实际录取人数的时候,A面试官说X同学好,B面试官说Y同学好,C面试官说Z同学好,你让他们怎么说服对方?没有在一个体系或者量化了的框架里进行横向比较,是很难做出公平并让他人信服的最后决定的。 然后那应该如何进攻得分呢?所谓面试可以事先准备或者预判的部分,也就是可控的部分,就是那些常被问的问题,为什么来日本?为什么这个专业/行业?为什么我们学校/公司?为什么我们部门?你学生时代努力干过什么?你的长处短处?你的teamwork?你将来的打算(毕业后/职业规划)等等问题都是常客.对这些问题进行准备,并且在答案里埋下对上面那些得分点的线索,让面试官/(教授)为你构建一个符合他们公司(研究室)所需要的人材的形象. 告诉他们你才是他们要的人,你才是能够为他们公司带来利益作出贡献的人,告诉他们你是个有潜力的白丁,你是个有能力的菜鸟,告诉他们你是个有实力的小P孩. 当然,我不是鼓吹大家去说谎,而是有时候说话的方式,或者说话的逻辑,稍作变化能带来不一样的印象.举一个例子,我曾参加一个小组/社团活动,然后最后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很好很强大,很爽很开心.而你对你所作贡献和小组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阐述之后可能就能够达到加分的目的,比如你说你作为小组里的的组长(部长)或者某方面的负责人(当然,请诚实,不然鼻子会变长)带领小组,起初你们活动并不是很顺利,但是在很短的时间里,你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了解了活动成功运作所需要的原理或者要素,并且通过交流沟通团结了小组成员的努力,克服了各种障碍,最后成功诸如此类云云,这中间就含了非常多我之前所说的得分点或者企业所看重的东西,把你认为关键的东西着重详细描述(当然还是要诚实),让面试官了解你的努力和能力.在这时候重要的不是你作成了什么,你达成了什么,而是你怎么努力,怎么做到的这个过程,能做到不希奇,可能别人也能做到,别人也能做好(比如你托业考900你觉得很牛,但别人960,那你算啥),而是你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在多短的时间或者多紧迫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件事情并且获得成长(比如你从托业700到900只花了几个月,并且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重要的是你的努力和成长,这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并不是你现在会的,尤其是象日本这样的社会,更欣赏的是有向上精神和迅速成长的年轻人,而不是看你现在手上有多少资格,掌握多少技能,那是对中途采用的要求,不是新卒. 稍微总结一下就是,面试不是说你安全完整人畜无害地回答完一个问题就可以长出一口气"呼过了一关了",而是说你的回答有多少价值,你要传达给对方的信息传达了多少,传达了什么,对方是否会因此给你加分,给你评价,这些才是最需要事先准备的,需要提前考虑的,况且其实提问回答的时候有不少技巧,你的回答方式或许会影响面试官下一问的走向,有些时候甚至可以判断他会问什么(通过对那几个必问问题的回答的准备),然后一定范围里诱导或者引导面试官问你想回答的问题,然后回答他满意的答案.这招太过强大,欲练神功,你懂的. 最后,一般在面试结束的时候会让你自发提问(就职面也好进学面也好都可能有),这个我觉得也非常关键,一来会提问很容易留下印象,或者说其实这是唯一一个可以事先100%准备并且不受任何限制的环节,表现出你对对方企业/学校的渴望,表达出你对他们的了解和感想,表现出你想更深入了解对方的一种期待,会给你更进一步加分. 就写到这里吧,坚持看完的同学们,你们辛苦了,党和人民会感谢你的,祝早日拿到理想的内定和教授的点头!(本文创作用时1小时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