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纲举目张 于 2013-6-24 02:12 编辑 (上)来日数载,身处异国的大家想必早早的对周遭的环境失去了新鲜感和違和感,尤其是吾等这般呆了10年以上的人,衣着,言谈,举止,各种生活习惯,似乎从内到外都已经同周遭染上了同样的颜色,无法分辨出不同,也无法辨识本色了。我也曾经对此毫不以为然,国籍对我来说渐渐的失去了概念,变得无足轻重,我就是我,国籍,我不需要用它来修饰自己,不过是在填各种表格的时候排在性别后面的一个属性而已,不代表任何意义。相信这样的感觉对很多人来说似曾相识。终于有一天,我的儿子诞生了。经过了大家都经历过的手忙脚乱后,我拿到了领事馆发的我儿子的护照。而我意识到自己面临的一个问题,儿子长大了会选择哪个国籍?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没有模糊地带,总有一天,他必须做出选择。那么老子我呢?我假装自己回到了18岁,来了一回灵魂的拷问。不怕大家笑话,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地道的爱国者,爱的哪个国就不用说了。爱国主义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一种集体主义的延伸。跟母爱没有关系,却也是人之常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我们从小就养成了集体主义的观念,当我们在学校,代表自己的班级参加拔河比赛时的全力以赴,为队友加油鼓劲,为胜利欢呼雀跃,为失败沮丧落泪的时候,我们就真实的体会着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影响。爱国主义的定义被各种各样的怀有不同目的的人参杂了各种解释,但是在我看来,爱国主义的本质和曾经你在学校对自己所在班级的感情并无不同,既不更崇高,也没有必要更强烈。两者都源自于你对自身的界定和对集体的认同,区别只是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集体的定义而已。我思故我在,人需要自我自我认知,自我界定,在回答我是谁的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把自己划分到哪个集体里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应当回避的方面。文明冲突论的作者在书中直接引用了一句话,“如果没有真正的敌人,也就没有真正的朋友,除非我们憎恨非我族类,我们便不可能爱我族类。”在这里引用这句话不代表我完全赞同这句,我想说的是,我认为在自我界定自己属于哪个集体的时候,结果应当是排他性的,你不可能认同自己既属于这个族群的同时又认同自己属于另一个族群。答案只有一个,我也清楚的知道答案,曾经的含糊不清不过是我没有机会直面这个问题而已。做完了自我界定,认清了自己的归属,你就有了爱国主义所需要的唯一条件。你把哪个国家称为你的祖国,你把谁称为你的同胞,你更加关心谁的利益,谁的命运,你愿意为那方作出你的贡献,乃至于小小的奉献和牺牲。这些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虽然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去介意自己的国籍,但是上面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始终一贯如初。我不认为没有爱国精神的人有人格的缺失,上面说过,爱国主义也不过是一种集体主义,如果你没有所谓国家的观念,你不知道该如何界定自己属于哪个族群,你自然无法在国家个层面上体会这种精神,或者因为你的国家对你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你不在对这个国家怀有任何眷恋。你后天的丧失了这种精神。这都不是问题,你完全可以在其他的层面的集体上体会到集体主义。其实我并不认同国家对自己造成伤害这句话本身,这源于我对国家和制度的定义。国家是一个集合体,自身没有意志,即使某天我收到了某种力量的伤害,我依然相信,在这个国家,不管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都不过是受到制度操作的木偶。这个制度占据了我的国家的统治地位,但是我不认为它是与生俱来的,也不相信它是长久可以存在的。我没有必要因为这种不合理,不稳定的状态来否定国家本身。认清了老子的问题,接下来回到儿子的问题。很显然既然我自认中国人,我自然不希望让我的儿子变成一个日本人。听到不止一个人说,等孩子长大了让他自己选择。听起来很开明,很正确。我不这么看。既然你暂时不能离开日本,你的不作为等于替孩子选择了让他将来加入日本籍,你是在放弃身为父母的权力,把培养他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的权力或者说责任推给学校,伙伴,社会。我不想放弃这个权力,我要努力把他培养塑造成一个我希望看到的人。儿子你是一张白纸,我要在上面留下最浓重的印记,先让我来写上中国人三个字。(下)接上篇,首先再次明确一下为什么我要让我的孩子带有中国人的自觉。原因很简单,我不希望他带上其他民族的自我认同。我无法想象一个家庭内的成员变成两个不同种族的情形。我当然明白亲情当然无法被民族的分歧而否定,但是你能保证任何情况下亲情都不会受影响吗?你能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但是等你的孩子独立成人后,你就无法再左右他的想法了。其实对这样的话题我们不应该很陌生,金庸教授似乎就很喜欢挑战这样的主题,大家熟悉的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抛开文学创作,我们再了解一下真实的历史,越战结束后美军在越南遗弃了超过5万名的私生子,电影守望者还原了这个场景,主人公喜剧演员亲手枪杀了自己的孩子,连同孩子的母亲。这样的场景太过惨烈,乃至于似乎夸张的过了头而显的那么的不真实,或者说这种例子距离现实太过遥远,不具参考价值。这两种说法都对,举这样的例子不是说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你我身上,而是想说明,民族的隔阂在特定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对亲情,对家庭成员关系造成影响。人类社会远未达到理想的大同世界,种族歧视乃至种族仇视,国家间的竞争关系乃至爆发冲突的潜在危险,都时刻的在各个角落里发生着,你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你能保证你的孩子或者第三代,第四代不是吗,几天前我就听说有一个美国的华裔鼓吹希望美国把所有的导弹扔到北京去,想必他的先辈也没有想到过会有这天。综上所述,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人后能认同他的父母的民族,这是一种合理的,可能更多的出于本能的想法。另外我也不认所谓的同顺其自然的说法,上篇里已经提到了,如果孩子在日本长大,如果家长不刻意的施加影响,你等于提前的为你的孩子作出了选择,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顺其自然,只有你作为还是不作为。明确了战略目标,清楚了战略态势,下面让我来分享一下作战计划。标题:关于长期驻日同胞的下一代青少年的中国人人格养成作战计划秘密等级:公开行动代号:返祖现象概述:本作战计划拟尽可能的在日本为孩子创造出近似于在中国的生活,教育环境,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中国人的自觉性。本计划通过以下四个相互衔接的分计划来实现既定目标。(一)沙漠绿洲学校对于一个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的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如果我把孩子送到传统的日本学校,那么其造成的结果会对本计划的顺利实施带来巨大的困难。为了让孩子能在学校接触到更多的中国元素,故选择在日的中华学校。关东地区一共有三个,2个为中华民国系,教授中文时使用繁体字,1个教授简体字。详细情况请自行Google。此类学校基本以日语教学为主,中文教育为辅,但是学校各类活动基本按照中国的节日习俗来举行。就读学生也多为华人子女,日常交流也多以中文为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部,基本涵盖了人格健全的全过程,将为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牢固的基础。(二)候鸟寒暑假的时间很长,除了家族出游外,剩余假期预计全部回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亲情,顺便的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博大精深的美食。有人陪吃陪喝陪玩,预计在反抗期前此计划会受到良好的效果。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让他幼小的心灵里认为回日本是出国。(三)隐形墨水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什么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什么儒家,道教,法家,墨家,心学。统统需要过一遍。辅以连环画,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画报之类的寓教育与娱乐的课外读物。另外还可以邀请外援, 所有世界名著的中译本都是候选对象,(当然村上春树之类的日本作家就放过他们了),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而以中文为主要的阅读文字也是一个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环节。(四)疫苗以上的计划并不设计对孩子的直接的洗脑,本计划也不支持这样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需要适当的帮助孩子建立起抵抗不良思想形成的机制。媒体对人的影响力巨大,日本的媒体并不总是能保持公正性,需要家长予以辅导,做好提前的预防措施。总结:以上的计划的全部实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将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甚至不利因素,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自身的言传身教。即使因为客观原因,个别计划无法实施,或者计划全部实施了也无法扭转外部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导致计划的失败,相信个别的计划的实施本身也会对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带来正面影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