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日本小春精选,了解日本先从@日本生活基础课程开始!
欢迎 欢迎     登录 | 注册      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小组华人感闻旗袍--转自「青年文摘」2388165x

旗袍--转自「青年文摘」2388165x

    张爱玲在所有人穿灰蓝工装的作协会议上穿着旗袍赴会,上演了一段特定时代的旗袍佳话;宜古宜今的赵雅芝身着旗袍将《上海滩》中的冯程程演绎得令人过目难忘;张曼玉则令1960年代的香港恍惚之间移了魂,旗袍的“花样年华”在另一个时空再度绽放成妩媚的烟火……     在英文里,旗袍的名词解释是一种中国式的one piece(一件式)洋装。外国人不晓得的是,中国女孩今天更喜欢西方设计师裁出的西式洋装,这种中式礼服,已经鲜有人问津,它们出现在李安、王家卫的电影里,在博物馆里作为古董展出,或者成为迎宾小姐的工作服,却唯独不会出现在普通人身上。 【国服风月:从满清特权到为女性解放立功】     行家把20世纪20年代看作是旗袍普及的起点。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的旗袍袖口缩小、滚边变窄,渐渐也收紧了腰身,一段摩登蜕变史自此开始。     当时,旗袍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而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的,短至露肘。这种自主的变化正好迎合了当日风尚,几乎被认为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旗袍的长短变化更是有意思,以至于曹聚仁在《上海春秋》中感叹:“一部旗袍史,离不开长了短,短了长,长了又短,这张伸缩表也和交易所的统计图相去不远。”     20世纪20年代,欧美服饰的特点是裙子长度至膝盖,衣身和裙子的分界线降至臀围以下。受此影响,旗袍的下摆也一升再升,20年代末已经上升至膝盖处。30年代开始,旗袍下摆又开始趋长,也许是当时女性意识到搭配了流行的丝袜与高跟皮鞋,旗袍的修长才更能展示东方女性的线条,这也使得旗袍的下摆必须开衩以方便走路。等到4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进程的深入,生活变得动荡,旗袍回到了利于快步行走的长度。在那个经济萧条、物资匮乏的年代,短旗袍节省出来的布料可以再去做其他的衣裳。     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她们穿着素雅的淡色旗袍,代表着知识界的最新审美,于是社会名流们纷纷向她们学习这种装扮。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另有女性赋予了旗袍新的生命,那就是上海的高级妓女们,妓女们是为了和一战后大量进入上海的俄罗斯妓女竞争,才请人设计出了这种能够凸显身体重要部位的职业服装。     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唯一真实的,只有史学家才能够给出答案。但这两种说法却印证了旗袍的一大特点,就是它极富戏剧性——同样的一件衣服,在不同人身上却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既能大俗,又能大雅。 【上海式平民定制:一针一线掐出的婀娜】     一袭制作于20世纪20年代末或是30年代初期的旗袍,即使没有细致勾勒出女性的体态,在展馆里平常地挂着,看上去也是美的。这种美不仅来自面料,比如机器印花或者提花工艺带来了复杂的纹样,还在于它的剪裁。     褚宏生老师傅16岁开始学裁缝,他与旗袍的情缘已有79年,曾替白杨、胡蝶等电影明星做衣服,他对旗袍最有发言权,“身高在1米6到1米65之间,上半身一定不能比下半身短,最重要的是三围一定要很清楚,千万别太瘦,旗袍是体现女性曲线和丰腴的,不是以瘦为美的东西……还有,做旗袍和穿旗袍格外注重3个点:胸、腰,以及行内称为‘浪腰’的后腰最细处。提高腰线,可以掩饰女人最恨的小肚子,降低一些,则能把那些天生很‘S’的女人勾勒得更为玲珑。料子薄,臀围要略紧一紧,厚重的织锦缎,要略微留些空隙”。难怪媒体说想知道自己的身材真正好不好,穿旗袍就是终极考验。     老上海的裁缝店都在细节上做文章。单一种“抢针刺绣”技法,就分出正抢、反抢、叠抢三种针法。缠好一枚精美的盘扣,往往得花上熟练裁缝三个小时。时令、年龄不同,旗袍上搭配的盘扣不同,春节配“如意扣”“凤凰扣”,老太太做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子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讲究的客人会要求随着月份变化而更改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比如宋美龄,往往一种料子的旗袍,就要做12件,每件的盘扣都不同。就连如今看似朴素的裙摆滚边,在传统的技法里也要滚上三四道,手工细缝,针脚宽度绝对要一样,一道工序花上一天工夫是常事,极尽繁复。     那时没有机器,全靠手工做。一件普通的旗袍最快也要做上一个星期。到了20世纪70年代,旗袍开始使用拉链,省去了手工做扣子的时间,制作时间大大加快。再后来,许多店铺开始用缝纫机给客人做旗袍,速度与以前更不能相比了。但是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也许,旗袍的精髓并不在成批量制成的高开衩里,而在于隐藏在边角的密匝针脚:一代代口传心授的老手艺,其秘诀就在于无论多么没型的女人,穿上旗袍立即风情万种、顾盼生辉。 【旗袍的名人效应】    现代旗袍诞生不久,就和沪上的名媛、艺术家们挂上了钩。     旗袍女皇唐瑛和陆小曼素来以爱旗袍出名。1927年,在上海静安寺的一栋3层小洋楼里,唐瑛创立了第一家为女性开办的时装公司“云裳”。唐瑛和陆小曼不仅是公司的形象代表,还在公司开业之初亲自在店内为顾客试穿新衣。这家时装公司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据说就连天津和北京街头的时髦女子,穿的都是唐瑛公司的衣服。     由于旗袍能充分衬托东方女性之美,所以,一些电影明星和风尘女子挖空心思在旗袍上标新立异。胡蝶喜欢穿短旗袍,但又不便做事,她动脑筋在短旗袍的下摆上缀上三四寸长的蝴蝶褶衣边,短袖口上也相应缀上这种蝴蝶褶;而旗袍的长度缩短到膝盖下,袖子也缩短到肘上,整个小腿和小臂就袒露无余。因为“蝴蝶”与“胡蝶”谐音,胡蝶穿的这身旗袍,时人称之为“胡蝶旗袍”。     另一位电影明星顾兰君,大胆在旗袍的左侧开长衩至大腿深处,同时又在袖口开了半尺长的大衩。这种“顾兰君式”的新潮旗袍,又立即成了沪上赶时髦女性的仿效。而著名“交际花”薛锦园,在旗袍的四周镶上一圈光彩夺目的珍珠花边。当她先后在南京路大东舞厅和静安寺百乐门舞厅亮相时,人们眼睛为之一亮,薛锦园名声大噪,而她的这款“薛锦园式旗袍”迅即风靡上海滩。     如果说唐瑛让整个上海滩开始沉迷于旗袍,那当时的第一夫人宋美龄便让旗袍成为了中国象征,即使是二战期间在美国国会演讲时,她依然穿着最婉约的中式礼服——旗袍。美国人后来说,那样打扮的一个中国女人,却说着英文,这感觉太奇妙了。     新中国成立后,政客夫人们依然爱穿旗袍,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因在一次国事访问中穿了旗袍,却成了“文革”后被批判的“罪状”。“文革”后,旗袍正式出现的场合,要么就是在领导身上分外庄重,要么就是帮衬着电影明星出现在红地毯上。     不过,如今人们能看到旗袍最多的地方,是在餐厅或者洗浴中心的接待,那些穿着改良过的大红色旗袍的女服务员,让旗袍成了廉价与恶俗的代名词。曾经那件穿起来背不能驼,腿不能打弯,对身材要求极高的旗袍,开始渐渐和性感绝缘;民国时期手工制作一件旗袍,至少要一百道工序,如今虽然只简化到十几道,但也已经渐渐被束之高阁。
2013-10-30 10:41:27 来自:
用户评论(8)
正序阅读
  • 你好 芭娜娜d

    2013-10-30 10:42:10 你好 芭娜娜d 1#

    diutrue 发表于 2013-3-28 09:35 旗袍对身材要求太高了太瘦 没有曲线 太胖 有显臃肿小腿太粗的 不行 胳膊太胖的 也不行 肚子有赘肉的 那更 ...好得旗袍是可以扬长避短的。

  • 小梅子d

    2013-10-30 10:42:08 小梅子d 2#

    晴天2月 发表于 2013-3-28 09:34 我猜,您一定没看文章本身。习惯速食了,偶尔也慢慢品品吧。抱歉哈。。。。。留记号,午饭好好品

  • alibid

    2013-10-30 10:42:05 alibid 3#

    以后我结婚的时候就让媳妇穿旗袍

  • 橘子镇d

    2013-10-30 10:42:03 橘子镇d 4#

    旗袍对身材要求太高了太瘦 没有曲线 太胖 有显臃肿小腿太粗的 不行 胳膊太胖的 也不行 肚子有赘肉的 那更是不行所以 现在敢穿旗袍的 真没几个人 倒不是把旗袍丢弃了 实在是没那个资本穿呀

  • 薄荷芳芳d

    2013-10-30 10:42:01 薄荷芳芳d 5#

    吸管 发表于 2013-3-28 09:32 最近看见的旗袍女,都是。。。。。算了,不能总说那个话题我猜,您一定没看文章本身。习惯速食了,偶尔也慢慢品品吧。

  • TINd

    2013-10-30 10:41:58 TINd 6#

    最近看见的旗袍女,都是。。。。。算了,不能总说那个话题

  • 睡不醒的图图d

    2013-10-30 10:41:56 睡不醒的图图d 7#

    bkmn 发表于 2013-3-28 09:28 有点长,先占座。慢慢看,给您端杯咖啡。:)

  • 田汨汨d

    2013-10-30 10:41:54 田汨汨d 8#

    有点长,先占座。

你的回应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