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l6666 于 2013-9-7 09:38 编辑 原帖:http://www.xiaochunlunt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50817&extra=鲶鱼成为海口众多鱼煲店主材。许多市民青睐“鱼煲”,却不知食材多为“垃圾鱼”。海口闹市区内暗藏多个鱼塘,水域周边遍布养猪场、家禽屠宰场、废品收购站;与大型医院垃圾池仅—墙之隔;鱼塘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生活垃圾以及死鱼、死鸡……每天从这里捞出上万斤“垃圾鱼”流向海口市场。 墨绿色鱼塘里鱼翻滚冒泡 8月下旬,有网友发帖称:每天上万斤“垃圾鱼”流向海南省海口市的市场,鱼塘与大型医院的“医疗废弃物间”—墙之隔,这些鱼塘用泔水、家禽和动物下脚料等垃圾喂养的“垃圾鱼”,最终销往海口众多鱼煲店。它很可能跟之前媒体曝光过的“垃圾猪”—样,体内可能也会含有毒有害物质。这篇网帖迅速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记者来到位于海口坡巷路与南海大道交汇处海口市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后面,发现距离马路20多米的草丛和房屋后面有7个鱼塘,全部养满了鲶鱼。记者注意到整个养殖水域的空地上还住着约六七户人家,几乎每家的厕所都临近鱼塘。大多数鱼塘的水都呈墨绿色,水质粘稠,上面密密麻麻地漂浮着大量生活垃圾、动物内脏、塑料袋等,大量的鲶鱼在水中不停翻滚冒泡,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腥臭味。其中有—个鱼塘紧挨着海口市中医院的垃圾处理池,塘水竟然呈砖红色,浑浊不堪,水面上还漂浮着已经翻白肚的死鱼。 养殖户何荣国称,7口鱼塘面积总共35亩,大约有鲶鱼26万斤左右。他们从鱼塘打捞上来的这些鲶鱼以每斤2.2元至2.5元的价格批发给鱼贩子,然后通过各个农贸市场的摊贩最终销售到市民、饭店和酒店。 监管部门对水和鱼抽样检测 海南省海洋渔业斤市场与质量监管处处长曲桂馥说,现已组织相关部门分别对7个鱼塘的水质、鲶鱼和喂养饲料进行调查采样。“从鱼塘抽取水样回去后,工作人员会对水中的重金属、PH值、氨氮、粪大肠菌群、总磷、铜、铅、汞等是否超标进行检查,以此来判断这里的养殖用水是否达到养殖条件。”海南省海洋渔业检测室主任韩涛生说。鱼塘水质及鱼类抽检结果最快—周出来。 检测结果出具前暂停销售 海南省海洋渔业斤市场与质量监管处副处长曹爱名表示,如果这些鱼存在重金属以及有害病菌超标问题,食用之后会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因此,经过抽检之后,如果检测出这些鱼塘养殖的鱼存在上述问题,将予以销毁处理。目前,海南省渔业部门已要求养殖户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暂停销售。 闹市区内暗藏多个鱼塘,水域周边遍布养猪场、家禽屠宰场、废品收购站;与大型医院仅一墙之隔;鱼塘水面上飘浮着大量生活垃圾,以及死鱼、死鸡……每天从这里捞出上万斤“垃圾鱼”流向海口市场。8月28日,商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昨日,商报记者对上述鱼塘回访时又发现更多问题;同时,经对市场调查,发现这些鱼塘养殖的鲶鱼最终销往海口众多鱼煲店。目前,省海洋与渔业厅以及海口龙华区水务局表示将介入调查。 回访鱼塘与“医疗废弃物暂存间”仅一墙之隔 昨日下午,记者对位于金盘路的海口市中医院住院部后面暗藏的6口鱼塘进行了回访。经过实地走访,记者在最里侧又发现了1口鱼塘。加上之前的6口鱼塘,这片区域内共有7口鱼塘。 记者绕道来到海口市中医院住院部的门前,看到该医院住院部与外面7口鱼塘仅一墙之隔。记者注意到,紧贴着医院院墙的外侧是两口鱼塘,内侧是两间“医疗废弃物暂存间”。 记者在鱼塘养殖区走访时看到,7口鱼塘全部养满了鲶鱼。 靠近南海大道某酒店后面的一口鱼塘边上,有好几家家禽屠宰点和废品收购站,以及厕所和养猪场。 记者走上鱼塘边上的土坡,看到这口鱼塘的一个角落里,约100平方米以上的水域上,密密麻麻地飘浮着大量各类生活垃圾、动物内脏、塑料袋……空气中散发着阵阵腥臭味。鱼塘里还飘着不少死鱼,整个场景令人触目惊心。 调查鲶鱼成鱼煲主材颇受海口市民青睐 据了解,胡子鲶又称角鱼、暗钉鱼、塘虱鱼、须子鲇。据资料显示,鲶鱼肉质细嫩,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视为滋补食品,再加上胡子鲶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因鲶鱼肉嫩味美,价格便宜,在遍布海口街头的鱼煲店里,鲶鱼便成了鱼煲主材。 昨日,记者对海口金花市场、丁村市场以及城西市场等多个农贸市场进行了走访,较其他鱼类相比,鲶鱼的销售价格相对较低。据摊贩介绍,鲶鱼从鱼塘捞起时,每斤价格在2.2元至2.5元左右,最终销售到鱼煲店时,每斤价格约为3.5元。 随后,记者接着走访海口部分餐馆时发现,鱼煲深受市民青睐,海口更有不少餐馆以鱼煲为主打招牌菜,这些鱼煲的主要食材就是鲶鱼。 昨日中午,正值午餐时间,记者来到白坡里二路,这里许多餐馆都有鱼煲。其中一家“鱼煲之家”的餐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店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还开有分店,招牌菜就是鱼煲;鱼煲分为两种,原味鱼煲和油炸鱼煲,有大中小三种锅,小锅30元每份,大锅的50元每份;不管哪种鱼煲,使用的鱼全都是鲶鱼。因为鱼煲是招牌菜,所以前来吃饭得顾客基本上都会点上鱼煲,多少年来生意一直非常红火。 该店服务员告诉记者,要是四五个人一起来吃饭,点一个大锅鱼煲,再配两三个菜就足够了,很实惠。 在另一家名为“蜀味香”的小餐馆,老板告诉记者,客人比较喜欢鱼煲,鱼煲里的鱼都是鲶鱼,其他店里的鱼煲也都一样。当记者问起鲶鱼的来源渠道时,老板只是说从市场上买的,食用很安全,并不愿透露从哪个市场购买。 据位于龙昆南的“胖子鱼煲店”老板介绍,因为鲶鱼肉质很嫩,且不易碎,很劲道、口感好,特别是价格便宜,每斤价格3元多,所以他们的店虽然不大,但是每天都能卖出50斤左右。 板桥路一家鱼煲店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一天估计会使用鲶鱼在100斤以上,正是因为鱼煲好吃且价格便宜,所以很受市民青睐。 进展省市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据附近居民表示,用泔水、家禽和动物下脚料等垃圾喂养的“垃圾鱼”,很可能跟之前媒体曝光过的“垃圾猪”一样,体内可能也会含有毒有害物质。 昨日,商报对此事进行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海口市环保局、海口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均表示已关注到此报道。 昨日下午,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会在29日上午带领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进行调查;海口龙华区水务局也表示会介入调查。 上述鱼塘的养殖环境是否违规?每日流向市场的大量“垃圾鱼”,食用后到底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商报将继续关注。省海洋渔业部门检测报告出炉后,海口市政府主要领导连夜召开由市卫生、食药监、农业、工商、海洋和渔业、龙华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研究处理意见。 据介绍,下一步,海口市各区、各单位将加强对鲶鱼养殖的监管,对全市所有鲶鱼养殖场特别是非法养殖场进行排查,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8月29日,海口市工商部门采取措施,组织人员对海口金花市场和凤翔市场进行巡查,重点清查在售鲶鱼的来源。海口市卫生部门对临近的海口市中医院进行污水、医疗垃圾管控检测,未发现医疗垃圾和污水排入鱼塘。海口市食药监部门要求所有餐饮服务单位通过合法渠道进购鲶鱼等原料,并严格索证索票。龙华区则组织镇、街、派出所工作人员,对鱼塘现场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