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日本小春精选,了解日本先从@日本生活基础课程开始!
欢迎 欢迎     登录 | 注册      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小组华人感闻百姓心目中的薄熙来2537940x

百姓心目中的薄熙来2537940x

百姓心目中的薄熙来 http://www.mzb.com.cn/zgmzb/res/1/20080710/55481215688423417.jpg薄熙来赴沈阳履新,数千群众涌向大连火车站,同他们的老市长依依惜别。  他是这样的人  薄熙来开始“发光”并逐渐热力逼人,并非始于今日。几年前,他就从偏居东北的大连,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全国关心政治生活的老百姓眼中。  当然,薄熙来受关注程度颇高,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一位中国共产党元老级人物的父亲,但另一方面更重要,那就是他16年前就下到了大连的金县,作了8年“七品”县官,然后又作了8年市长。这种政治阅历和政治资历,别说是对中国百姓心照不宣的“高干子弟”,就算是对一般平民家庭出身的干部来说,也是非常雄厚的了。更何况,顶住不解,顶住非议,顶住讥讽,薄熙来16年里带领大连人民建设起了一个有目共睹的崭新城市。  他并非那种下到基层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色”就一飞冲天的幸运儿,他的16年以及16年的所作所为,已足以让太多的官员学习,让太多的老百姓敬佩了,虽然这种敬佩里包含着百姓们对“青天”和“清官”强烈的传统渴求。  再加上他的务实作风、知识结构、前瞻性眼光、远大的抱负、睿智的谈吐以及强大的亲和力,都使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这是一个好官,一个给老百姓以希望的好官,一个站在成克杰、胡长清之流的对立面,并代表着一大批中国政治中坚力量的好官。  百姓需要这样的好官,中国需要这样的好官,民族的未来需要这样的好官。  (摘自《羊城晚报·新闻周刊》)
2013-11-11 08:40:49 来自:loveleafd
用户评论(8)
正序阅读
  • raper L ❤d

    2013-11-11 08:41:25 raper L ❤d 1#

    本帖最后由 老骥 于 2013-8-23 21:39 编辑 薄熙来好样的,重庆人民拥护你2008年11月07日09:27来源:人民网―强国社区 薄熙来担任重庆市委书记之初,市民并没有太在意,也没有寄予太大的希望,因为重庆的市委书记换得太勤了,而且基本上“都差不多”,因此上任之初反响平平。在薄熙来之前,市委书记是汪洋。对于汪洋的主政重庆,重庆市民本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因为汪洋以思想活跃著称,而且年轻,早年家境贫寒,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打工,从工人干起,逐步走上仕途,做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老企业多老工人多,人们对有着这种生活经历和背景的市委书记抱有厚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汪洋在短暂的任期内并没有使重庆的民生有明显改观,倒是那席关于给民营企业“最大的理解和宽容”的讲话,赢得了“挺私书记”的美称,不久就到广东当省委书记,继续挺私并杀开一条血路以“解放思想”去了。前有车,后有辙,继汪洋之后,薄熙来上任又有什么动作呢?重庆人民观望着。  5个月来,薄熙来确确实实烧了几把“火”。第一把火是肃贪,8 名厅级贪官相继落马,在官方和民间都引起巨大反响。第二把火是抓意识形态,树正气立新风,提倡红色经典,亲自推荐27首经典革命歌曲,在重庆市大中小学生和市民中传唱,唱响“红星闪闪放光彩……”“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第三把火是抓干部学习,整顿干部作风。第四把火是连续集中走访调研秀山、酉阳、彭水、黔江、南岸等区县,以“自探家底”,以关注民生。  然而,烧得最旺、也最有光彩的这把“火”是妥善解决出租车停运事件,然后在人们全都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与重庆出租车司机及群众代表座谈,共商发展大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由当地电视台实况转播,商场等公众场合的电视机都向百姓播放。一时间,重庆市民好评如潮,都说“这个书记是好样的!”。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在第一时间做了报道,这把“火”甚至红遍了祖国大地。  当地门户网站大渝网网友说得好:“薄熙来作为重庆市委书记,能为出租车的事亲历亲为,不容易!如果政府的官员都是薄熙来这样,能跟百姓坐下来这样交谈,有沟通的渠道,就不会在发生11·3类似的事件了。”  重庆市民的普遍反映是“十分满意”。但我认为应该是九分满意才对。市民说“十分满意”,反映了我们百姓的善良、宽容和易于满足。但确实还有加以努力和完善的地方。重庆有3000万人口,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薄熙来做为市委书记,不可能每件事都要出面与群众座谈。即使他想做,也做不到。根本的出路还在于各级官员切负起责任来,做好他们应该做好的事,如果他们做到了,何至于发生停运这样的“事件”?  《新京报》报道:记者调查发现,重庆市出租车车主多次向主管部门反映加气难、运价低、罚款多等问题,但其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矛盾越积越多。—— 这就是我所说“九分满意”的根源所在。重庆发生这么大的事,没有一个官员下课,没有罢免一个昏官,多少有些说不过去。我认为,应该把出租车车主们的上诉、上访的原始记录公之于众,把接访的官员和工作人员的名单予以公布,让百姓看看他们是如何的麻木不仁,是如何的敷衍百姓。然后,该处理的处理,该法办的法办,以儆效尤,以示威慑。否则,再发生一次“事件”,市委书记再和百姓座谈一次不成?亡羊补牢当然值得称颂,但能够不亡羊不是更好吗?良医治未病,能治未病的才是良医。所以,理智地看待这次出租车停运事件,我觉得还是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但总的来说,薄熙来在重庆有口皆碑,深受市民称赞。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象这样,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我们的人民就有希望了。最后说个具体的事情。按照2008年的做法,在1月1日就为企业退休职工增加了养老金。重庆官方曾公布说,重庆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居全国“倒数第三”,眼看2009年的1月1日快到了,薄熙来同志,别让老头老太太们失望呵。

  • 游d

    2013-11-11 08:41:23 游d 2#

    大连万人空巷30万市民送薄熙来,上千出租打开紧急灯紧随其后(转载)  没有人组织,没有特别通告,但密切关注老领导薄熙来在大连这几日行踪的大连市民们还是知道了他们的“薄市长”将于17日早晨离开大连正式赴沈阳工作。1月17日一大早,许多人自发地赶往市委机关大楼、市政府机关大楼甚至后盐出口,为把青春和汗水献给大连16年的老领导薄熙来送行。       薄市长,咱们的好官!       早晨8时20分,市委大楼前。出租车司机们来了,车上还载着他们的家属;三八小学、春和小学的小学生们来了,他们的手里举着鲜花;大连实德足球队的球迷们来了,他们敲着锣打着鼓;桂林街道的老大妈们来了,还有许许多多闻讯赶来的市民……他们放弃了今天要干的很多事,因为在他们心中,为他们敬爱的老领导送行是头等大事。       8时50分,众多曾与薄熙来共同工作和战斗的大连市党政领导们也来了。       人群中,很多人手拿鲜花,共同扯着自制的横幅,上面最真实、最朴素地抒发了他们对“薄市长”的敬仰之情——“薄市长,你太累了”、“薄市长,咱们的好官”、“俺们不舍得您!”“薄市长,大连出租车司机是您永远的朋友!”“薄熙来,足球城人民与你同行。”       个体出租车司机蒙建飞感慨地说:“我们出租车司机是大连改革巨变的见证人和直接受益者,从前没有那么多人知道大连,来大连玩的人更少。现在全国提到大连没有不知道的,我们得了多少实惠!薄市长还让我们这些司机成了大连的窗口,提高了我们的档次和地位,我们怎么能不感激他!”当记者问两位老大娘想对薄市长说点什么时,老大娘们哽咽着说:“不用说了,俺们互相都装在心里。”       9时整,薄熙来走出市委大楼,机关里几乎所有的干部们都聚在门口欢送他们的老领导,有些不能离开岗位的人也都从窗口探出头来,举起相机留下这珍贵的一瞬。与同事们握手告别后,已走下台阶的薄熙来冲着站立在台阶上的几百名公务员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面对海军广场那数千名大连百姓深深鞠了一躬。   作者:dsdd3s 回复日期:2009-10-4 18:53:00 1#   薄市长,别忘了我们!       走出市委大院,薄熙来立刻被热情的市民团团围住,原来排好的夹道队列也倾刻混乱。警卫们挽起手将薄熙来围起来,以防狂热的人群将他挤倒,摄影记者利用“职业之便”又形成第二道包围圈,市民们随即又将记者们围住,无数只手伸向薄熙来,使他“举步维艰”。尽管薄熙来身材高大,但无数高高举起的摄像机和照相机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远处的人群向前涌,为能目睹这位公仆的风采;近处的人们不肯离去,为能与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握个手,说句话。人群中不时有人激动地喊:“我握着了!我握着了!”还有人喊:“薄市长请往这边走,往这边看看!”       薄熙来表情凝重,平时看到市民脸上总是挂满笑容的他,今天却没有了轻松的笑容。他只是将两只手伸得尽可能地远,让所有的人都能触摸到,并不停地说:“谢谢,谢谢!”每当听到人群呼唤他,他就会不顾警卫引路和人群阻隔,立即向那个方向努力走,随后重新陷入新的包围之中。拥挤中,他不时地将自己的双手握在一起,高高举过头顶,让远处不可能看到,没有机会与他握手的人们知道他已经在心里和他们握手了。       从市委大楼门口到他要乘坐的中巴车不过200米的距离,薄熙来竟走了半个小时。激动的人群将中巴车围得水泄不通,看着薄熙来就要登车,很多市民抓住薄熙来的手就不再松开。薄熙来任由百姓们抓住他的手、他的衣服、拉住他的胳膊,很多人泪流满面,仍不住地喊:“薄市长,一定要保重身体呀!”“薄市长,别忘了我们!”感人的场面让很多人不能自持,根本挤不到跟前的记者眼睛几次被泪水打湿。薄熙来强忍着感动,承接着这种来自民众的无限厚重的情意。上车后,他马上拉开车窗,将头和手探出窗外,去续这份“不了情”。       9时30分,薄熙来一行的车队踏上了北行的路途。虽然真正的车队只有一辆警车、一辆中巴和几辆随行公车,但大连的上千辆出租车司机自发组成的长长的车队也都打开紧急灯紧随在车队后面,有的出租车司机还拉着自己的家人和各界群众,其后更有几十辆各界人士的送行车蜿蜒排了几百米。这列自发组成的车队一度使中山路的交通发生阻塞,老百姓的深情厚谊如河水一般无法阻挡。       手捧厚礼的普通老百姓     后盐,沈大高速公路大连端的出入口。这些年来,薄熙来从这里进进出出的次数已无法历数,但今天,他将在此真正挥手告别这座他工作了16年的城市,告别曾与他荣辱与共的540万大连市民。上午8时40分,记者驱车来到这里,几百名手持“薄市长请您常回家看看”、“薄书记大连球迷向你致敬”、“薄熙来,大连永远是您的家,请常回家看看”等横幅的市民已在寒风中静候了一个早晨。     家住金州区,已是68岁高龄的考启功大爷告诉记者:“薄书记在大连、在金州工作了这么多年,我们对他的感情很深,以前在球场、车上、广场我都在很远的地方见过他,今天他要离开大连了,我说什么也要过来,离近一点,好好看一看我们的好书记。” 金州球迷协会秘书长、62岁的张俐则拉住记者动情地说:“大连足球有今天,薄市长花了多少心血我们球迷心里最有数。今天,我们6时半就从家里出发了,把在球场上为大连足球队鼓劲加油的大鼓给抬来了,我们要敲着这面大鼓送薄市长离开。”     送行的人越聚越多,大约9时,大钢集团的几辆大客车载着近500名工人代表来到这里,看着已被早到的人占走的“最佳地形”,有人直后悔:“咳,怎么没早点来。”其实,后悔自己“来晚一步”的又何止大钢集团的工人们。人群中,经常有人为“地盘”争执起来,但一句“都是一个目标,都是来送薄市长”,立马让双方礼貌地谦让起来。     市民们发现,今天前来维持秩序的民警们也与平时大不相同,他们少了以往执勤时的铁面无私、认真严肃,多了几分和颜悦色、顺乎民意。“其实我心里跟大家一样,就想去握一握薄书记的手,对他说一声‘谢谢你’。”一位民警不经意间说出了心里话。送行的人群中,有三位手捧“厚礼”的普通市民。他们中的一位是来自黄海大道农业精品带的农民,她手里捧着两盆包装精致的草霉,那些草霉刚刚从大棚中摘下,还没有来得及熟透;一位是大雪酒啤厂的工人,他的手中是一瓶精装的大雪啤酒;另一位是大钢的职工,他手里捧的是一幅装帧精美的照片,那是薄熙来与工人在一起的合影。捧在他们手中的“礼”并不贵重,可捧在他们手里的“情”谁又能够称得动?他们在这里等啊盼啊,盼着能把这些“微不足道”的礼品送给老市长看一看,尝一尝……       薄省长,您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早6时,市政府门前广阔的中山路上早已陆续有市民在等待了,因为他们知道,老市长就要从这条路上往沈阳走。8时,从公安街开始的近千米长的中山路上已站满了夹道欢送的人们。有机关干部,有在职工人,有出租车司机,有正在读书的学生,有赋闲在家的大爷大妈。在冷风中人们一边打量着市政府门前五个烫金的大字“为人民服务”,一边凝视着薄熙来市长曾经工作的办公室的窗口——老市长办公室深夜工作的灯光,曾是他们的骄傲和城市的温暖。8年来,他以“勤政、务实、廉洁、奉献”的人民公仆精神,带出了一大批大连的好干部,并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向大连人民奉献出一座“大连新城”,使大连成为令国人、世界赞叹的城市。现在老市长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真是难舍难分啊。有人手中紧握着亲手写下的条幅:“薄省长,你是我们永远的骄傲”,“薄省长,我们永远爱你”。       当人们听说老市长的车要从右面车道开过时,站在左侧人行道边的人们呼啦一下子全部走到了中心线上,近20米的中山路已被人们夹成了窄窄的小道。这时,负责指挥交通的巡警肩上对讲机传来薄熙来已到中山广场准备迎接的声音。人群中传出阵阵骚动,宽宽的中山路被人们夹成了宽不足一米的小道。       9时50分,当薄熙来的车行驶到离市政府还有百米之遥的市公安局门外时,薄熙来急步走下中巴车,上前与等待在这里的市民握手。此时,夹道的人群沸腾了,刚才那不足一米的小道此时也被封了个水泄不通。人们热切地呼喊着薄熙来的名字,将鲜花献给代省长,薄熙来接过鲜花马上又将鲜花抛给了欢呼的人们。一位老大妈差点被拥上来的人群挤倒,两位负责交通的巡警不得不将老人抬到了旁边,老人家嘴里不停地念叨:“看到了,看到了。”         人们簇拥着,纷纷去拉一拉他们尊敬的老市长的手,薄熙来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大家了。”那声音是低沉的,有时近呼哽咽。人们似乎看到了老市长那紧锁着的眉头下的泪珠。       去年5月刚刚上岗的女巡警王娇在将鲜花送给薄省长时,再也抑制不住了,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一位中学生一边追逐着人群一边叫着:“我从早上6时就来了,就为了看薄市长一面,可人太多了,我看不见。”她的声音被人们的“一路平安”、“珍重”“薄市长,我们永远想念您”淹没了。       人们拉住薄市长的手都不愿松开。一位男子抱着自己刚5岁的儿子,一直想往人群中挤,他想让自己的儿子知道,他出生的大连,曾出现了这样一位令人爱戴的市长。薄熙来在人群中不停地将双手在空中紧握,因为他知道,这么多盛情的百姓的手是握不过来的。  走过那近千米的中山路,走过那曾经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同事、市民的身边,薄熙来嘴里反复念叨着:“谢谢大家了,谢谢!”       为了不耽搁时间,薄省长走出人群登上了中巴车,马上拉开车窗玻璃与他亲爱的市民告别,人们依旧冲上前去,紧紧地拉住薄省长的手不放。前来迎接代省长去沈城工作的省政府的干部们流泪了,曾经与薄熙来并肩战斗过的大连市党政领导流泪了,一位领导干部对记者感慨地说:“为人民做到的人民其实都装在心里啊!”

  • 左岸d

    2013-11-11 08:41:21 左岸d 3#

    收集到的真实薄熙来介绍 “再见”,无论是薄熙来还是老百姓,在2001年1月17日的上午,都被这极易出口的两个字难住了。这天一大早,从大连市委大楼到海军广场、人民广场、直至沈大高速公路后盐出口,十里长街,数万大连市民自发聚集,欢送他们的老市长薄熙来。200米走了半个小时……  清晨的海军广场,寒风凛冽,但知道他们的“薄市长”今天就要正式离开大连的市民,还是不约而同地从四百八方赶到这里。人群中有街道居委会老大妈、中小学生、出租车司机、还有聋人球迷协会的球迷们……“薄市长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薄市长,你太累了”,“薄市长,我们永远爱你”,“薄市长,别忘了我们”……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白纸上,高高地举过头顶。  6点钟,薄熙来走出市委大楼,机关里几乎所有的干部已早早地聚集到市委大院。一起共事了这么多年,许多人对薄熙来非常了解,尤其是对“少睡觉、多干活”,“少享受,多奉献”,“少花钱,多办事”更是熟悉不过了,他们曾与“薄市长”、“薄书记”共同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那是为了大连的发展蒸蒸日上,为了大连百姓的日子甜甜美美。  当薄熙来走出市委大院时,海军广场上沉静的人群一下子被点燃了激情,人群如潮水般涌动,无数只手向薄熙来伸过来。尽管薄熙来身材高大,但前排双手高难度高伸出的手仍挡住了这位公仆的风采;近处的人才不肯离开,为能与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握个手,说句话。薄熙来尽可能地伸出手与大家握别,还不时将双手抱拳高高举过头顶,向外围的群众致意。“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薄熙来反复说着这句话。  从市委大楼门口要乘坐的中巴车不过200米距离,薄熙来竟走了半个小时。激动的人群将中巴车围得水泄不通。看来薄熙来就要登车,很多市民抓住他的手就不再松开。薄熙来任由百姓们抓他的手,他的衣服,拉住他的胳膊,很多人泪流满面,仍不停地喊:“薄市长,一定要保重身体呀!”“薄市长,别忘了我们!”感人的场面让很多人不能自持。  9时30分,薄熙来一行的车队才缓缓起程:一辆警车、一辆中巴车和几辆随行公车。但大连的一百多辆出租车自发组成的送行车队也打开紧急双灯随在车队后面,有的出租车司机还拉上自己的家人和各界群众,车队蜿蜒数百米,致使中山路一度发生交通阻塞。老百姓对老市长的深情厚意如滔滔江水一般无法阻挡。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  “你是我的山,我是你的海,你给我炽热的情,我给你蓝色的爱……大连,大连我心中的爱,我的激情与你同澎湃……”1月17日的人民广场,一整天都在来来回回播放着薄熙来最喜爱的这首《大连,我永远的爱》。  清早6点,市政府门前广阔的中山路上已有市民陆续在等待了,因为他们知道,老市长就要从这条路上往沈阳走。8点钟,从公安街开始,近千米的中山路上已站满了夹道欢送的人们。寒风中,人们一边静静等待着老市长的到来,一边凝视着市政府大门口“为人民服务”五个闪闪发光的烫金大字。人们不会忘记。薄熙来这位当了8年的人连市市长,以他“勤政、务实、廉洁、奉献”的公仆精神,带出了一大批大连的好干部,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向大连人民奉献出一座“大连新城”。  人们还清晰地记得去年8月薄熙来御任大连市市长时交给市民的一本明白帐。在他的任期内,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由1992年270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1003亿元。实现了连续8年两位数的递增;可支配财力由1992年的21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90亿元,年均增长23%。与1999年相比,1993年至1999年全市可用财力累计增加286亿元,同期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8亿元,年均递增64.8%。除消化1992年前4亿元的财政赤字,市本级尚有9亿元的财力可作机动安排。全市实物资产由758亿元增加到2609亿元。8年实际利用外资92.8亿美元。相当于此前总和的4.6倍。  8年后,当大连从中国城市之林中脱颖而出的时候,大连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长200万人口中,有100万人喜迁新居,50万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40余条阴沟暗河的治理,使人们从久闻恶息之苦中解脱出来。新增加的1300万平方绿地和90家污染企业的搬迁,不仅使城市陡然升值,而且使人们走出家门进工化园,尽享绿草地的芬芳和洁净的空气。市内六桥和黄海大道、旅顺南路、海皮公路的相继建和通车,为城市繁荣和大连人民走向富庶铺平了道路。现在老市长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老百姓真是难舍难分啊。一位外地游客见此情景激动地说“以往只有火车站送亲人远走才会这样难舍,大连市民全把薄市长当亲人了。” 当静候的人们听说老市长的车要从右面车道开过时,站在左侧人街道边的人们呼啦一下子全部走到了中心线上,近20米的中山路已被人们夹宽不足一米的小道。 9时50分,当薄熙来的车行驶到离市政府还有百米之遥的市公安局门外时,薄熙来再次被热情的市民感动了,他急忙走上中巴车,上前与等待在这里的市民握手。此刻,人群沸腾了,他们热烈地喊着“薄省长,我们永远爱你!”薄省长,你是我们的骄傲“。市民将鲜花献给老市长,老市长又将鲜花抛给了欢呼的人们。一位老大妈差点被拥上来的人挤倒,两位负责交通的巡警不得不将老人抬到旁边,老人家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我这八十岁老太太是没办法,你们不能提提吗?不能不让薄市长走吗?”。去年5月刚刚上岗的女巡警王娇在将鲜花献给薄省长后,再也抑制不住了,眼睛哗哗地流了下来。一位中学生一边追逐着人群一连叫着:“我从早上6点就来了,就为看薄市长一眼。可人太多,我看不见啊!”正在人民广场值班的环卫工人说:“往年都是薄市长给掩环卫工人鞠躬,这回人那么挤,想给薄市长鞠一躬也鞠不上啊!” 薄熙来在人群中不停地将双手在空中紧握,口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了!”声音是那样低沉,有时近乎硬咽。“俺们没有人愿意薄市长走,也没有愿意薄市长不走”,此刻的大连人处于极度的矛盾中,“俺们不是不让薄市长走,但是掩们不愿薄市长走!” 薄熙来的车开出了市区,人们追不上了,几十辆出租车还是追…… 后盐,沈大高速公路大连端的出入口。这些年里,薄熙来从这里进进出出的次数已无法历数,但今天,他将在此处挥手告别这座他工作了16年的城市,告别曾与他荣辱与共的540万大连人民。 舍不得老市长的大连人一大早赶到这距市区9公里的地主,直要把他们的薄市长送到“家”门口。家住金州区,已是68岁高龄的考启功老人说:“以前在救场、车上、广场我都在很远的地方见过他,今天他要离开大连了我说什么也要过来,离近一点,好好看看我们的好市长。”金州区球迷协公秘书长、62岁的张俐则动情地说: “大连足球有今天,薄市长花了多少心血我们球迷心里最有数。 今天早上我们6点半就从家里出发了,把在球场上为大连足球队鼓劲加油的大鼓给抬来了,我们要敲着这面大鼓为老市长送行。” 送行的人们越聚越多,足足有五、六千人之众,一位记者形容当时的情景:“这里最拥挤、这里最心齐;这里乱纷纷,这里最单纯;这里互不相让,这里团结如钢;这里实在乱了套,这里真见凝聚力;这里不分你我,这里缤纷美丽;这里语汇单调、划一,来回三人字:薄市长”。 送行的人群中,有三位手捧“厚礼”的普通市民。一位是来自黄海大道农业精品带的农民,她手里捧着两盒包装精致的草莓,那些草莓刚刚从大棚中摘下,还没来得及熟透,一位是大雪啤酒厂的工人,他的手中是一瓶精装的大雪啤酒;另一位是大钢集团的职工,他手里捧的是一幅装帧精美的照片,那是薄熙来与工人在一起的合影。捧在他们手中的“礼”并不贵重,可捧在他们手中的“情”谁又能够称得动?他们在这里等啊盼啊,盼着能把这些“微不足道”的礼品送给老市长看一看,尝一尝…… 10时50分,薄熙来乘坐的汽车总算来了。等待已久的人群一下子沸腾起来,顿时锣鼓喧天,鼓乐齐鸣。在离收费口近50米处,薄熙来下了汽车,向等待的群众走过来。此时的人们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无数双热情的手臂扑过来伸向薄熙来,薄熙来刚伸出手,就被几十双手紧紧握住。“薄市长,多保重!”“薄市长,大连永远是您的家!”一位警察的帽子挤掉下来,落在薄熙来面前。薄熙来俯下身去,拣了起来;两位英姿飒爽的警花手捧花花献上了来,薄熙来双手接过,转而又抛进人群……终于,薄熙来要上车离开了。人群中一个苍老的声音带着哭腔喊着:“薄市长,别忘了大连!薄市长,退休了,可要来大连住啊!” 薄熙来眼含泪花,一步一回头,一步一招手,依依告别这座城市,告别朝夕相处的16年的大540万大连人民。薄熙来走后,大连市民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 这篇我忘记从哪里收集到的了,没有题目,文章如下:薄熙来的魅力不仅在于他英俊帅气的外表,高大挺拔的身躯,迷人的微笑,坚毅的目光,更在于他儒雅风趣的谈吐,大胆改革的魄力和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及为百姓办实事、一切为百姓着想的工作态度。 正是这一切,才使他的个人魅力更具内涵,也让我们更看到了充满希望的“辽老大”的重新崛起。 辽宁省政府现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政府的厅局长们晚上11点钟之前不许关掉手机,原来薄熙来找人谈工作,基本上都在下班后。因为白天的时间他主要是开会或下去调研,开完会或者调研回来一般就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而薄熙来除了必不可少的公务应酬外,从不赴宴,他吃饭的时间总是短得不能再短。可省政府的一些厅局长们晚上经常有应酬,一顿饭吃上两三个小时是常事,不在家里手机又关掉,薄熙来有事找不到人,非常恼火。在一次会议上,他明确规定,晚上厅局长们无论在哪里,11点前不准关手机,有事一叫就得到。随机应答话俏皮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在薄熙来面前直夸大连真“绿”。可薄熙来没有飘飘然,只轻松一笑:“咱干不了大活儿,就种点草。”须知,这看似简单的“种点草”,需要当时作为市长的他拿出多大的勇气,需要为此拆掉多少楼房、搬迁多少工厂……,而薄熙来的答话显得谦逊而精当,俏皮而无一丝卖弄之嫌,使人于轻松中有所感悟。就在薄熙来赴沈阳就任辽宁省省长的前夕,有人问他:“你当市长以来,人望很高,你对他们有什么评价?”薄熙来是这样回答的:“我最感激两种人:一是老前辈,二是老百姓。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环卫工人啦、出租车司机啦、还有被称作‘小巷总理’的居民委员会的大妈大婶大爷大叔啦。有时我晚上躺在床上,琢磨大连的‘人气’为啥旺,眼前就能闪出一串老百姓的群像!” 巧用“小巷总理”比作那“四老”,又巧解问话中的“人望”,娓娓道来中给人以轻松愉悦,诙谐幽默中蕴含百姓之情,语言的接缝合榫,无懈可击。 记得1993年3月,大连在香港举行经贸合作洽谈会,由新任市长薄熙来带队举办招商活动。一位记者一上来劈头盖脸就问:“薄先生,你的父亲是中共高官,你做市长,是不是并非主要因为政绩,而是沾了老子的光?”这时全场所有的目光、镜头都聚焦到薄熙来。这可是一个非常难回答而又不得不回答的棘手问题。薄熙来没有怯场、更没有冷对,而是微微一笑,说:“我欣赏这位记者先生的直率,也许他提出的问题不只是他一个人想问的。我不否认‘沾老子光’,而且还乐意告诉诸位,我曾沾的光使我终身受益!当我还是个正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中学生时,因为家庭牵连,我被关进了监狱。五年的监狱生活,使我经受了磨难,锻练了意志,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公正、民主、法制对一个社会是多么重要。……这岂不沾了大光?至于个人政绩,我不便评价,这是我的市民的事,但有个事实我想在这里提醒诸位:我是由大连人民推举代表选出的市长,而大连人民是不会视他们的权利为儿戏的!”  薄熙来当上大连市委书记后不久,一次他接受首都百名记者采访,可偏偏到了采访快要结束时,会场的麦克风出了问题,声音时大时小时粗时细,场面着实有点“窘”。薄熙来既没有打招呼,也没有叫人赶快检修,而是顺势话锋一撇:“大连的工作缺点不少,就像这不灵光的麦克风,请大家多提意见!”经他这么一“嫁接曲解”,麦克风和大连的工作,均有了甚富弹性的“收场”。 他讲“20世纪的城市象征是超市、是机场,21世纪的城市象征是绿地、是广场”;“过去我们把大自然变成了大都市,现在我们要让大都市回归大自然”。 曾有人问薄熙来:“作为当家人,你有什么用人之道?”他是这样回答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国有资产。中国人多,人才并不多。所以人口要控制,人才要保护。”薄熙来笑对中外记者——记忆中的市长薄熙来 文青山90年代中期,笔者做为香港一家报纸的外派记者,在大连市工作过两年,多次参加市政府主办的记者招待会,那是很轻松的。只要有市长薄熙来出席招待会,会场必然爆满。面对各个国家、各种新闻媒体记者们的各种提问,薄熙来总是恰到好处地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对不甚友好的刁钻的提问,他幽默你一把,刺激反击一下也是有的。但他不回避问题,少有外交辞令,机智风趣、妙语连珠,经常会引爆出阵阵的笑声和掌声。记者们把新闻发布会当成了演讲会,无人不认可这位年轻有风度的市长底气很足且能力非凡。往往会散了,记者们却不散,尤其是那些初来大连的年轻记者们,围着薄熙来签名、拍照,活脱脱地一帮追星族。 五十多年的屁股没擦净   1996年的槐花节记者招待会是在大连市政府主楼的新闻发布中心举行的。来自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记者有几百人。早上八点一过,记者们就把一个会议中心挤得满满当当。九点,主持人就宣布记者招待会开始。最先提问的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几个国内大媒体的记者,似乎是事前安排好的。提的问题无非是大连提出建设北方香港的意义和发展前景等等,薄市长侃侃而谈,对大连的总体情况做简明扼要的介绍。紧接着,一位大胡子匈亚利记者按响了提问键。得到主持人允许,他用英语进行提问,还没等翻译,薄熙来笑了。显然他已经明白这个老外提的问题。薄的英文很棒,听说自如,在大连几届服装节的开幕式上他用中英文致辞,风度翩翩,通过电视传播海内,国人是早有领略的。这位东欧记者提问的大意是,大连变化很大,速度惊人,城市的美化绿化一年一个样,要投入很多的钱,这钱是从哪里来的,是向国家要的吗?听说你从北京中央政府要到很多钱是真的吗?翻译之后,薄熙来冲着这个记者也面对着大家笑着说,按着东方传统文化,人们不向女士问年龄,不向男士问钱财。考虑到先生是西方人,不知道东方这个文化习惯,我还是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大连市的每年绿化种草植树的投入大约在一亿八千万元。这些钱由市里拿一点,社会各界出一点,从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小金库挤一点,就够了。对政府和市民构不成压力,我也用不着向国家要钱。大连市虽然是沿海城市,但却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目前正在进行碧流河水引水工程,需要投资二十几个亿,东北路到开发区的高速路需要投资十几个亿。这两项大工程完成之后,大连市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这四十多亿的投资我们也没向国家要一分钱。与之相比,种草植树那就是小钱了。紧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对大连未来做了一番描绘,在博得了一阵掌声之后,又是铃声四起,记者们纷纷发问。 招待会进行到快结束时,一个日本记者站了起来,他先是用日文提问,可能是嫌翻译不到位,他干脆用中文直接提问,他汉语水平之好,表达自如流畅,真让人怀疑他是个“汉奸”、假洋鬼子。这位日本记者的提问显然是冲着人们对大连的恭维,对薄熙来的春风得意而来的,有些咄咄逼人,不太友好。他说,我认为和日本的沿海城市相比,大连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城市,每当我坐飞机飞到大连的上空,就会发现大连总是被厚厚的烟雾笼罩着,不知市长看到没有?薄熙来笑着说,常年的空气质量检测说明大连是一个很少污染的城市。您忘了大连是一个沿海城市,春秋多雾,常常使航班延误,记者先生也可能是在雾天飞来大连。没等他回答完,这位日本记者站起来反驳说,不是雾,肯定是烟,就在日本方向飞来临近大连市东北的山区地带。薄摆摆手,礼貌地让他坐了下来,神情也顿时严肃起来。他说,大连市与过去相比有进步,但与世界先进城市比较还有差距,现在正努力去缩小这个差距。我们提出城市建设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还没达到最佳的程度,最佳是一个无止境的目标。几年来,城里的一些有污染工业企业全都有计划地迁到了城外新开辟的工业区,并进行了防污改造。没有污染的工厂也要迁出市区,建设更多的空间绿地。方才这位先生提到大连城市东北山区有烟雾,很可能是大连水泥厂,这也是经过改造的了,它每天一定数量的烟雾喷出已经构不成污染。这位先生问我看到没有,但真正的污染记者先生是没看到的,每当我乘飞机从外边回到大连,飞越大连湾上空的时候,看到从大化流出的红水、绿水进入海里,让人非常揪心。这是五十多年前日本侵华时留下的祸害,经过几十年改造好多了。但直到我这任市长也没有擦净这个屁股。它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会让大连人不能忘记屈辱的过去。这个日本记者顿时哑言,会场几秒钟的平静,猛然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开怀的笑声。自嘲我是周扒皮只要有薄熙来出席记者招待会,面对记者千奇百怪的提问,他一般不让随行的官员们去回答,除非那些非常专业又具体的问题。一些海外的记者往往问到薄熙来个人的爱好、着装、家庭生活等等,他都是有问必答,调侃又不失尊严。在第八届服装节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台湾的女记者提问,市长先生什么时候最高兴,什么时候最生气。薄熙来笑了笑说,每个正常的人都有喜怒哀乐,我也不例外。也有高兴和烦恼的时候,每当政府的一些计划得以落实,一些大的建设项目完成之后,市民满意,能与民同乐,我当然最高兴。我最生气的时候是看到我们政府的一些领导干部一天轻闲得无所事事,吃得脸肥腹胖。每天晚上我都坐车四处去转,说不定半夜里打电话把他们从床上叫醒,一块研究工作。我不知道小姐读没读过高玉宝的小说《半夜鸡叫》,这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它就发生在我们大连地区。旧社会的老地主周扒皮为让长工早点出工干活,半夜里去捅鸡窝学鸡叫。鸡叫人们就得上工。现在对我们政府的副市长们,我就成了半夜鸡叫的地主周扒皮。恨不得大家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停地工作,因为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对此,我的同事可能也会有意见,但他们都不敢说罢了。你们现在就可以问问他们吗?说到这里,薄熙来笑着环视了一下左右的几位副市长和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等人。在座的官员们都会心地笑了,全会场也都笑开了花,当然也没人再提问。从人们的笑中,记者们看得出,跟随市长的这些搭班子的人,对他们市长的良苦用心是理解的,也是认同的。一笑中看出了薄熙来和他的同志们的和谐与默契,谁都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团结的班子,有朝气有干劲的班子。当时在大连市的局、处级干部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市长半夜来电话。”这也是事实。薄熙来白天工作之后,夜间经常一个人坐车到码头、到建筑工地、到工厂车间去转,与基层干部和市民交谈,了解人们对政府的意见。一旦发现有汇报、解决不及时的问题,无论时间多晚,他都会让市政府值班室立即召集有关领导干部到指定的地点开会,现场办公,就地研究解决问题。因此,大连市的局、处级以上干部,除了外事活动之外,没有人敢晚上轻闲地泡在酒桌上,更不要说去唱歌跳舞洗桑拿了。当市长找你要商量工作时,不能按时到达,那可能是个很麻烦的事,检讨自不必说,弄个玩忽职守说不定要离开坐的那把椅子。这个东西能避邪就是那次槐花节的记者招待会之后,薄熙来带着几十个久久不想散去的来自国内各地的年轻记者们到了政府办公楼的市长接待室。站在接待室的阳台上,整个人民广场尽收眼底。宽阔广场上草坪如毡,红色的通道将绿地整齐地分割开来,成群的鸽子与游人嬉戏,远处是新建的一幢幢红墙绿瓦的欧式楼宇,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活力和生机。薄熙来指着广场说,人们现在对市政建设基本满意,但我还不满意,就拿这个广场来说,他是大连的中心广场,会议广场,草坪上还没有草皮灯,晚上还不够亮。在远处的中山广场是音乐广场,现在亮了,我们还要逐步建设体育广场、文化广场、休闲广场,一个城市的建设的好坏不在乎他的楼有多高,路有多宽,关键要看它绿地占有的面积有多少,城市的空间有多大。因此,我们提出大连城市的建设的口号是,亮起来,绿起来,高起来,洋起来。说到这时,一位女记者指着市府楼前的西南角上一处白色建筑物问薄市长,那是什么?薄熙来笑了笑说,走吧,咱们下去看看再说。于是人们蜂拥着薄熙来来到市府的大院里。市府的前面有一道不高的围墙和马路广场分割开来,那个白色的建筑物就在围墙里面,外面行人只能见到端倪。走在路上望着高出众人一头的市长,有一个女记者问,薄市长你有多高的身材?薄说,读书的时候测过身高一米八四,这几年一米八二了,这是多年低头干活埋头做人的结果,所以越长越矮了。你们知不知道中国有句谚语叫做仰头老婆低头汉,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记者们面面相觑不得其解,薄熙来却独自笑了起来,一脸的平和。说话间,大家来到了建筑物前才看清楚,这是一座纪念碑。由两块洁白大理石组成,上面是一个圆球状,底下是一个四方的碑身,各占二分之一。碑身上有薄熙来的题字。“同有一块蓝天,共爱一方热土”,字写得潇洒飘逸,犹如其人。可能是孤陋寡闻,在大连其它地方,记者再也没见到他的题字。薄熙来指着纪念碑严肃地说,这个碑是我设计的,两块整体的白色大理石都是从马来西亚运来的。建这个碑有三个意义,上圆下方意味着天圆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时刻警示我们政府的所有公务员要严格自律;它周身洁白,没有一个污点,是在无言地告诫我们政府官员们要洁身自好,必须清廉从政。说到这儿,薄熙来笑了,笑得有点狡黠,还煞有介事地环顾一下四周说,第三点可不能向外说,我找人看过,这个东西能避邪!记者们 又乐了起来,你争我抢地与薄市长在这块碑前合影。 客观地说,薄熙来的事迹绝不亚于焦裕禄、孔繁森,他的政绩也绝对在焦裕禄和孔繁森之上――虽然这样比,有点脱离具体的时代背景因而可能不那么科学;然而我不理解,为什么老百姓如此爱戴的公仆,我们一向提倡“弘扬主旋律”的宣传部门怎么没有宣传过呢?至少在这之前,我从未在任何报刊上看到过关于薄熙来事迹的报道。有一次我和朋友说到这个话题,朋友煞有介事地开导我:“你连这都不懂?薄熙来还没死,怎么能宣传呢?”我第一次听说薄熙来的名字大概是在五年前,隐隐约约听从大连旅游回来的朋友说大连人如何如何崇拜薄熙来,当时我不大以为然。后来,我所在的城市一度风传“薄熙来要来我们这当儿市长了”,从传言者们憧憬的脸上,我分明可以看到本市当政者在市民心中的地位。后来,我读到陈祖芬写薄熙来的报告文学《世界上做什么事儿最开心》,心里对大连市民开始有了由衷的羡慕。去年我去大连旅游,曾多次从普通百姓口中听到他们对“我们薄市长”的夸奖。在大连人民广场,我曾与一位散步的老人聊天,当我对他说起“听说薄熙来连十五大代表都不是”时,老人满脸的不屑:“咳,人家薄市长才不在乎呢?反正在我们大连老百姓认为只有我们的薄市长是最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我不是从报上的宣传而是从百姓的口中了解到薄熙来,他在我的眼中才产生了真正的魅力:薄熙来真正是属于老百姓的――这是大连百姓的骄傲,更是薄熙来的幸福!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这话说得多好!在我看来,“金杯”标志着“上面”的肯定,而“口碑”则代表着“下面”的认同。尽管从理论上讲,“上面”与“下面”应该是统一的,但二者并非时时一致。正如毛主席曾经说过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现在的问题在于,“英雄”有时偏偏敌不过“幼稚可笑”:老百姓对某人怨声载道,可他照样官运亨通――在广西就因腐败而被老百姓戳背脊骨的成克杰不照样当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吗?为了自己仕途的“金杯银杯”“金奖银奖”而全然不顾百姓利益的人,虽不是多数但也绝非个别。因此,可以说,一个领导干部是追求“金杯”还是看重“口碑”,这是衡量其是否真正是公仆的试金石。而自百姓的口碑,才是一位人民公仆永远不倒的人格丰碑。我坚信,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市长中,贪官绝对是极少数;但我同时也不那么自信地推测,像薄熙来这样与百姓心心相印的市长也不会是多数。因此,尽管我只是一个小小百姓,但我还是斗胆地号召全国的市长们开展一个向薄熙来同志学习的活动。不过,想到这点,我又实在是有点为薄熙来担心,大连市民对他发自内心的爱戴,很可能使薄熙来成了中国其他城市市民的一面镜子,他们会拿着薄熙来这面子去照他们的市长。这一样来,因为太受百姓爱戴,薄熙来便可能会凭空树敌,成为某些“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过,即使这样,我相信薄熙来是不会在乎的,因为他是因百姓而存在的,百姓的爱戴将使他永远屹立于不败之地。认真想起来,薄熙来所做的一切均没超出一位市长的职责范围,更没超出一位共产党员的义务。共产党的干部作为人民的仆人给老百姓办事,让老百姓高兴,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难道用得着主人对仆人如此“感恩戴德”吗(至今还有许多官员非常喜欢陶醉于这种感恩戴德)?但问题在于,现在并不是每一位共产党的干部都像薄熙来那样“让老百姓高兴”,所以,薄熙来同志就显出了他的高尚他的魅力以及他的难能可贵!如果哪一天,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市民市长离任时,市民都能难舍难分含泪相送,那么我们的党就真正成为“三个代表”了——不,不!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而我们的老百姓都不再感动不再觉得“皇恩浩荡”而觉得理当如此,那我们的国家才彻底地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电视剧《大雪无痕》中一句最能打动我的台词,这是方雨林的父亲含着眼泪对方雨林喊出的一句话:“你们,可要给老百姓留点希望啊!”我不敢说我从薄熙来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希望,但从大连百姓十里长街送市长的场面中,从大连百姓对老市长的口碑中,我的确看到了中国官员选拔制度改革应该寄托的希望,这就是应该让百姓的口碑决定官员的升迁。这也许就是“口碑”的意义,也是“薄熙来现象”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2001年3月18日薄熙来   现任辽宁省省长。薄熙来的魅力不仅在于他英俊帅气的外表,高大挺拔的身躯,迷人的微笑,坚毅的目光,更在于他儒雅风趣的谈吐,大胆改革的魄力和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及为老百姓办实事,为老百姓着想的工作态度。   正是这一切,才使他的个人魅力更具内涵;正是这一切,才有“万人空巷送熙来”令人泣下的场景出现,也正是这一切才有本报《好官薄熙来》一纸风行、万人争睹、洛阳纸贵的局面,也正是这一切才使我们看到了大连的美不胜收,才使我们更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新的“辽老大”的崛起,同时也正是这一切,薄熙来当之无愧成为本报2001年年度最佳新闻人物。   薄熙来曾经用自己生命中最为难忘的16年,用他过人的智慧、意志和信仰把中国北方的一座普通城市大连建成了号称“北方明珠”的世界名城。如今,薄熙来又用他铁一般的臂膀挑起了重振辽宁雄风的重担。   上任伊始,薄熙来领着辽宁十四个地级市的地方官员奔赴法国、德国、日本、韩国、香港乃至乌鲁木齐、南昌和深圳招商引资,他想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辽宁,他想让辽宁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再次焕发青春。   薄熙来始终惦记着下岗职工的生活和辽宁边远山区贫困百姓的生活,所以扶贫成为他就任省长以来要抓的主要大事,他不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不断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   在大连,出租车司机说,每天深夜政府机关唯一亮着灯的办公室就是薄熙来市长的办公室,薄熙来市长正在伏案工作;在沈阳,更多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目睹薄熙来为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呕心沥血,心急如焚;下岗工人们更是信任、体谅他们的省长,因为他们知道——“要发财,找熙来”。   有人这样形容薄熙来:“他是一位卓有政绩的市长和省长,他曾走在民众中间,享受与民众交流的情感,他用亲善、体恤和谦和来回应人们的簇拥、崇拜和热爱,在他经典的迷人的微笑后面,智慧和心血已经化做大连的进步和辽宁的希望。”好官薄熙来--一位普通市民眼中的薄熙来  当然,薄熙来受关注程度颇高,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一位中国共产党元老级人物的父亲,但另一方面更重要,那就是他16年前就下到了大连的金县,作了8年「七品」县官,然后又作了8年市长。这种政治阅历和政治资历,别说是对中国百姓心照不宣的「高干子弟」,就算是对一般平民家庭出身的干部来说,也是非常雄厚的了。更何况,顶住不解,顶住非议,顶住讥讽,薄熙来16年里带领大连人民建设起了一个有目共睹的崭新城市。他并非那种下到基层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色」就一飞冲天的幸运儿,他的16年以及16年的所作所为,已足以让太多的官员学习让太多的老百姓敬佩了,虽然这种敬佩里包含着百姓们对「青天」和「清官」强烈的传统渴求。  再加上他的务实作风、知识结构、前瞻性眼光、远大的抱负、睿智的谈吐以及强大的亲和力,都使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百姓需要这样的好官,中国需要这样的好官,民族的未来需要这样的好官!十几年前薄熙来到金州,人们更相信那是[镀金]的需要。去年8月,薄熙来在大连市人大会上正式提出辞呈,宣布辞去大连市市长的职务。这则消息也许对外省市的人们来说并不算什么,然而,对大连人不同,对薄熙来不同。他在大连这座530万人口的城市的十几年,以及他作为市长的这8年,把自己无保留地融入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大多数市民也从初期的不信任甚至埋怨、敌对,到今天对薄熙来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难舍难分的感情。  十几年前当薄熙来到大连的金县(现在的金州区)任职的时候,人们更相信那就是对柯云路笔下的理想化的「新星」李向南炒作的结果。「老子在中央,儿子来地方,镀上一层金,到哪都放光」。所以,薄熙来在金州的日子里并没有引起市民们的太多关注。薄熙来在金州的那些日子里条件一直是比较艰苦的,但是,他把金州这座古城的各项工作抓得井井有条,是金州老百姓有目共睹的事实。也正因为有了这种政绩,他才从金州的政治舞台完成了自己的一个飞跃,他走向了大连市,开始了他的一个「梦」。身为市长,薄熙来的聪明在于他能准确地为这座城市定位 薄熙来出任大连市市长的8年,用「天翻地覆,日新月异」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大连的变化毫不为过。 "薄市长,俺们舍不得你"。身为市长,薄熙来的聪明在于他能准确地为这座城市定位,就像一个中医切脉,他能一下子切入你的脉点。所以当「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城市定位口号提出来以后,很快就融入大多数市民的心中,为人们所接受,为人们所遵守。走进大连市人民政府大院,你会看到一个四四方方的雕塑,上面镶嵌着一个圆球,雕塑上刻着薄熙来的题字:「同在一个星球,共爱一方热土」。 来到大连星海湾广场,烟波浩淼的大海,脚下的这座气势非凡的广场,独特的灯塔灯构成的独特风景,还有那高耸天际的华表,那细细密密的白沙,那城市百年的雕塑,把大连这座百年城市装点得大气磅礴,美不胜收。可是除了大连人,今天在这里流连忘返的人有谁知道,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臭不可闻的沿海滩涂:这里曾经有过盐场,有过法场,有过水产养殖场,有过垃圾场。如今几年过去了,这里云集了大连市的体育运动中心、游泳馆、会展中心,这里成了大连人的骄傲。在这片土地上,薄市长就是蓝图的设计者。在大连市星海会展中心施建的那些日子里,他前前后后到工地不下几十次,每一个细节他都管到了,都问到了,那些工地的建设工人们对他的每一次到来,已经习惯得就像来了一个普通的老朋友一样。据说薄市长甚至细到连会展中心楼梯扶手的木材选择和颜色都问到了。如今,在星海会展中心这块土地上,又矗立起大连现代博物馆、会展二中心等大气磅礴的建筑,这其中和薄熙来市长的匠心构思不无关系。热爱这座城市,把自己融入这座城市,是薄市长在市民中有口皆碑的主要原因。  薄市长和大连这座年轻的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他把自己的喜好和大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当他在大连服装节上面对外国友人和世界名人的时候,那卓尔不凡的口才和语言表达能力,那流利的英语让大连市民都为之骄傲:「看看!这就是我们的市长。」大连是一个在沙俄和日本人铁蹄下饱受奴役的城市。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但是,建筑上却有着很独特的风格,俄式的、日式的、中式的。老城区道路十分狭窄,城市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这就是薄熙来把大连定位「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因之一,为了很好地发展利用大连这座沿海城市的资源优势,市政府把市内的主要工厂在短短的几年内都搬出了市区。今天,当我们漫步在东海公园,沐浴着凉爽的海风洗礼,欣赏山光水色的时候,有谁知道这里曾经是大连市一个重要的工业污染源。我家门前原来有一间啤酒厂,当薄市长亲手按下定向爆破按钮的时候,相信大多数的市民都感到这种做法有些可惜,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在破坏国家的有形资产。但是,几年过去了,如今这里成为大连市的一个景观:大连希望广场。广场上矗立起一座现代希望大厦,这块地产已经增值了许多倍。看着绿油油的草地,看着高耸的大厦和一座座寓意深刻的城市雕塑,看着在这里惬意走过的人们,你不能不发自内心地称赞,市长薄熙来的视角是高明和独特的。  把大连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旅游都市,是薄市长刻意的追求之一。大连市的城市公交车是全国最好的,大连市的环境治理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为治理城市环境污染,薄市长在多次会议上对大连市的公交系统提出批评,原因是他们的车辆尾气污染严重。在一次会议上薄熙来十分严肃他说:「我就不相信在大连找不出一个能治理好公交车辆尾气的公用局长。」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大连市的公用事业局局长领着各大公交企业的老总们,蹲在路口抓尾气。  他对百姓亲和,对干部严厉;他对得起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不会忘记他。有人曾经指责过薄熙来太喜欢用政府行为干预一些事情了,我想也许这种指责有它的道理,但是,从一个侧面看,我一直认为还是有积极的一面。大连的教师大厦,大连的劳模楼,这些创意都和薄熙来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些清苦了一辈子的教书匠们,真不敢想象自己能享受如此待遇。薄市长深情的话语也深深打动了市民的心:「为我们这座城市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我们没有忘记你们,历史会记住你们。薄市长是一个工作狂,这是他身边人们的评价,我相信这句活的真实性。他刚到市政府的时候,这座大连市市民的最高管理机关,人浮于事,每天中午扑克声、麻将声不绝于耳,他严厉制止了这种机关病的滋生蔓延。麻将桌子撤掉了,扑克声音听不到了,人浮于事的日子过去了。我曾经听过一个局级干部无可奈何地叹息:「咳,晚上真不敢出去潇洒,因为不一定什么时候薄市长就召唤你。」而且在市民面前和气可亲的薄市长,在属下面前除了权威还有脾气,据说他会骂人,操着标准的京腔骂人,很多干部都被他骂过。薄市长和市民的见面总是很随意很有亲和力,他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伴之他出色的政绩,让他和市民之间总是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他卸任的时候说得更是感人:「我们干老了,这座城市更年轻了。」1992年的8月20日到2000年的8月20日整整8年,大连长高了,变绿了,变亮了,200万的市区人口中有100万喜迁新居,每一年市政府的几十件实事中大多数都和市民息息相关。我们不是统计学家,我们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统计什么,何况这些成绩也不都是薄市长一人所为。但是,没有薄市长,大连市这8年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变化,这种推理人们都相信。有人会以为我们在为薄熙来歌功颂德,其实就算是为他歌功颂德又有什么不对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 小野山猪d

    2013-11-11 08:41:18 小野山猪d 4#

    这个国家的事不是百姓说的算的。该诛该罚该刀该剐绝轮不到这个

  • cloudlingd

    2013-11-11 08:41:16 cloudlingd 5#

    大连确实应该感谢他

  • 。d

    2013-11-11 08:41:13 。d 6#

    大连走了薄熙来……(2010-05-08 12:43:42) 标签: 杂谈分类: 笑论江湖 在大连星海公园的某个醒目的山头上,曾经有一个贝壳博物馆,建成一座城堡的形状。里面收藏了各种各样的贝壳珍宝,在这座以海洋文明著称的城市,实属一大城市特色,成为游客来而必往的去处。该馆建于199?年,薄熙来主宰大连时,为了改变内部环境,打造城市特色,吸引外资,耗巨资修建。 我来大连求学刚过半年,不曾去馆里走过,只是在外面遥遥的望了几眼。因为当时进馆须买门票,我这个乡下来的穷学生也就徒有羡鱼的情份。终于等到一天博物馆免费了,却因为种种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去成。直到某日打的经过时,向山顶望去,突然发现昔日梦幻的城堡如今已变成一座空空的山头,大吃一惊:莫非当日所见是海市蜃楼不成?向“的哥”询问原由,竟激起了“的哥”的一腔怒火。“的哥”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样子,为人热情,操着一口正宗的大连话。一提到拆了这里的贝壳馆,反映就像是自家的房子被拆了一样,抒情地大骂道:mb的,都拆了好久了,好好的东西,政府纯他妈胡干。听“的哥”愤怒,我也不禁被感染着一起愤怒:好端端的东西,真是的!可是看看山脚下包围着的招商广告:XXX投资商,打造XXX五星级城堡酒店,其它云云。才明白,这不是在胡来,是在“用建设去破坏”。再细看落成后的样图,梦幻城堡的豪华风格更是魅味十足,让我差点有了一种做建筑工人的冲动。一时不好意思再跟的哥回话,生怕话不投机,反而引来的哥机枪连射。遭受语言暴力事小,溜了神开瞎了车事大,这关乎着四条人名。只是博物馆的门还没着脚就被拆了,就像大房还没圆房就得休了取二房一样,多少有点遗憾。在这一点上,我站的角度和“的哥”站的角度很不一样。首先,的哥是地地道道的大连市民,大连市民自从薄熙来之后是有着强烈的“恋市情节”的。贝壳博物馆作为大连市文化的一个符号陪着大连人存在了十几年,一下子被人拆了,自然会有一种祖坟被挖了般的仇怨,一时无法接受。可以推想,不能说你要在这里盖房子发展经济,然后就把我家的祖坟扒了吧?这在经济上账算得过去,但在人情上理说不过去。要不挖你家的祖坟,再给你补贴试试?而且这是大连市民公共的祖坟。只是因为这次的博物馆是公共财产,也就是政府资产,政府不用像征地一样先争得散户的同意后再“合法”拆迁了,而是走“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的路线,屁都不放就把坟给扒了,也避免了遇到“钉子户”带来的麻烦,可谓干净利落。大连市民自己管不了,也盖不了,就只能骂两句娘啊爷的解恨。再有就是这座城堡是当年薄熙来在大连的时候亲自监督建立的,是大连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大连市民睹物思人,见到贝壳馆就能想到当年的薄熙来,想到他在大连洒下的智慧和取得的瞩目的成绩。城堡状的贝壳博物馆就像是一张薄熙来的巨幅照片一样,挂在星海公园的山头,供大连市民追思怀念。如今突然有谁把他摘了下来,当然死活不让。至于我,一不是大连市民,自然不用担心自己的祖坟在大连被扒的问题;二者我来大连刚半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我睹物思谁的东西。即便有,那也只能是“睹人思人”,比如说看到这个美女而想到另一个美女。而至于薄熙来,我对他的尊重来自于重庆大黑,而非大连新政。所以,薄熙来在大连对我来说只是个传说,而我是个不迷恋传说的人,也就没有必要天天在大连山上瞅着薄熙来的照片,倒大不如直接买张薄熙来的剧照贴在自己床头来得痛快。更更更更为关键的是,中国老百姓现有的一种心态是:看到盖房子就伤心,看到拆房子就心疼。大连的平均房价在10000/m2以上,在星海公园能达到19000/m2。好好的大房子,说拆就拆了,能不心疼?再想想自己,要么买不起房,要么天天做房奴还房贷,能不伤心?就像穷人看到富人把隔夜的肉都扔掉就心疼一样,大连的老百姓拥有的也是这种“穷人”心里。我们天天在骂社会不公,骂有钱人为富不仁,可想而知,自然也会去骂那些把好房子拆掉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容不得他们去分析拆了贝壳馆是一时之弊还是长远之益,他们只知道:浪费就是不对!而我呢,应该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父母在农村有房住,自己在大学有床睡,自然也就没想那么多,管那么多。至于大连市民怎么想怎么管,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反正薄熙来不在了,想也白想,管也白管。

  • 若是当时晓d

    2013-11-11 08:41:11 若是当时晓d 7#

    沙发我来!

  • 埃迪儿 。d

    2013-11-11 08:41:09 埃迪儿 。d 8#

    大连与薄熙来  □王志刚  我不得不将大连与薄熙来的名字,作为本文的标题。因为大连与薄熙来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在大连,人们往往会在寥寥数语之后,自然地将话题转到薄熙来身上——而所有的话题,似乎都漫溢出对这位原任大连市“父母官”的称道之辞。  其实,大连早已有名。然而,真正让大连声名日隆、迅猛崛起的,还当属薄熙来担任大连市市长的十余年时光。  就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吧,当初,薄熙来在考察了世界许多著名城市建设状况之后,结合大连市具体情况,大胆地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改造的总体构想与规划,这在十多年前,不啻是一个“突破性的构想”。自然也遭致不少的非议和不同的意见,但富有远见和胆识的薄熙来,历经十余载打造,终于将大连雕琢为一颗耀眼的明珠,现在大连市区道路交通那种仅分为东西南北走向的简约而实用的线路便是有力一证。  再说大连的“三多三少”。所谓的“三多”首先指的是大连的广场多。大连市内大大小小的广场共计有70余个,其中有名的有48个。  说到大连广场,最为著名的恐怕要数星海广场了。该广场占地1170余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还大二点五倍,是亚洲目前最大的广场。设立于该广场周遭的有远近闻名的星海汽车城;还有那座极具特色的“百年城雕”,上面印捺有一千双1899年至1999年出生的老人小孩的足印,其寓意是:大连在走过百年沧桑之后,将打开崭新的一页。星海广场外侧海面上那艘巨型豪华客轮“奥丽安娜”号,更是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这艘英国皇家退役游轮系世界四大名船之一,它与上世纪初在冰海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巨型客轮出自同一厂家,由此可见它目前的“剩余价值”了。  其次是大连的绿地多。如果说广场是大连城市建设主要标志之一的话,那么,关于大连市内成片的绿地就更有一番故事了,而且这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薄熙来。在大连的任何一个广场、一片空地,抑或是道路两旁,极目可见大片大片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绿草地。这些色泽鲜绿、纤柔无比的青草,被大连的百姓称为——“熙来草”。这些青草是薄熙来任市长时,从国外引进种植的。这青草的价格可不菲,每平方米为两百元。据说,薄熙来有一次诙谐地对人说:倘若将来有一天,大连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困难,咱们光卖这些青草,就够大连人民过上一阵了。  其三是大连的灯多。夜里,你走在大连市区内,尤其是繁华地段,无不被其绚丽璀璨的灯火所裹挟、所陶醉,仿佛置身于一片灯的海洋、光的霞云之中……  在大连友好广场中央,那颗重达170吨的水晶球灯,最是让人叹为观止,驻足流连。该灯由3200块水晶玻璃构成,内有7852只彩灯绽放出红、黄、绿三色光彩。红色——象征着大连人民生活红红火火;黄色——象征着丰收成果;绿色——象征着大连明天的希望。在球灯下方,是五只巨大的臂状底座支撑着巨型球灯,其意为五大洲托起大连这颗明珠。真乃匠心独具,魅力无比。  大连的“三少”指的是大连市区交警少;摩托车自行车少;垃圾少。在大连的大街小巷,你很难看到身着制服的交通警察。因为大连在实行自动化交通管理方面,可谓是首屈一指。哪条街、哪个路段发生交通违规现象,都跑不出交警管理指挥中心的监控设施。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大连,自觉遵守交规已成为全体市民和司机的日常行为准则。虽说大连市区内交警少,但在大连市内主要交通要道上担任执勤任务的,均为清一色年轻靓丽、体态苗条的女交警。她们与大连市闻名遐迩的女骑警一样,构成了大连市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大连,还有一个景象值得关注,那便是在市区内,你很难见到横穿大街小巷的摩托车和自行车。一打听才知道,这也是在建设现代文明城市进程中,政府决策层与广大市民所达成的一种“共同构建,安危共系,优化共享”的默契。一个城市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何愁不能跻身于一流?至于说起大连的垃圾少,这纯粹是为了一种概括上的需要。其实,洁净的卫生环境是一个文明城市最起码的条件。在这方面,大连早就进入了一个“后清洁卫生时代”。不论你行走在东西或是南北走向大道上,映入你眼帘那亮展洁净的路面以及配套齐全的公共卫生设施,都会给人一种舒适安逸的感受。于是,我自然又想到了百姓对政府赞许的口碑,想到了那位极富胆识和魅力的市长——薄熙来。

你的回应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