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日本小春精选,了解日本先从@日本生活基础课程开始!
欢迎 欢迎     登录 | 注册      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小组华人感闻网易: 亚洲更易成为禽流感重灾区2399837x

网易: 亚洲更易成为禽流感重灾区2399837x

20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禽流感的重灾区。1997年至2013年3月,在曾经感染过H5N1型禽流感的18个国家里,亚洲国家占15个,确诊468人,315人死亡,占全世界因感染死亡人数的近一半(综合世界卫生组织和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数据)。仅1997年到2005年8年间,因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亚洲致1.5亿只家禽被宰杀。为什么亚洲会成为禽流感的重灾区?虽然科学家现在还未全面深入地揭示原因,但很多研究证实了这种“亚洲恶梦”与亚洲特有的养殖方式、自然环境以及防疫体系有着重大的关联。亚洲国家特有的家禽养殖方式更易传播疫情亚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多以农业养殖业为主。经多年发展,亚洲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家禽产量大大提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字,仅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5年间,泰国、越南、印尼饲养鸡的数量就翻了3倍,病毒潜伏期更长的鸭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大量饲养的家禽为禽流感蔓延提供了物质基础,再加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即使是农场养殖,限于经济实力和法律的滞后,家禽企业饲养环境并不注重动物福利,饲养密度偏大,更容易导致疫情的暴发。另外,亚洲许多国家的农户把鸡养在自家中,并与鸭子和猪等畜禽一同混养,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与鸡,鸡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接触,增加了病毒混合变异和传播的可能性。亚洲家禽的饲养多数还采用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方式,一旦发生疫情,很难在短时间内引起注意,即便被发现,也很难控制。欧洲家禽数量虽然也很大,但西方国家在饲养家禽上,一般采用大棚饲养或农场养殖,且注意分类饲养,减少了病毒传播机会,发病时也容易发现,而后统一捕杀,减小了控制疫情的难度。亚洲的自然环境为病毒滋生和传播提供便利亚洲是多山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遍布雨林,中部亚洲则高原山脉连绵不断,而这些地带又恰恰位于全球鸟类迁徙的路线上。候鸟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传播者。2005年,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沿青海湖、扎林湖等候鸟迁徙路线对禽流感疫情做了跟踪调查,发现每年候鸟因繁殖、越冬而迁徙前后恰好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季节,同时候鸟迁徙路线与发生疫情的地点是重叠的。研究组还研究了不同种类、分布在不同地区,可能传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候鸟,发现候鸟迁徙路径中的沼泽和湖泊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存在和传播的重要地带。带有病毒的野鸟在迁徙的路途中很容易和散养放养的家禽接触,将病毒传给亚洲那些位于鸟类迁徙路线上的家禽。另外,亚洲大部分农业国家分布在亚洲南部,其中包括中国南方。这些地区气温高、湿度大、病毒生存机会高,再加上一些农村生活条件和卫生环境恶劣,容易成为各种病毒滋生的温床。薄弱的监控防疫体系还无法有效预防病毒来袭受经济水平和卫生意识的局限,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未有效建立完善的监控防疫体系,整个疫情的预防、发现和处理工作不同程度地滞后。家禽产品生产过程复杂,从雏鸡的引进、饲养过程、屠宰加工、抽取样品检验检疫直至装运出口,环节众多。但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无法完全实现安全电子监控,而多采用人力监控,容易疏漏。此外,许多养鸡场没有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场区或鸡舍。饲养人员没有专用工作衣、鞋、帽等,场区和鸡舍内也没有定期洗涤消毒,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再加上亚洲大部分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农民在给家禽打防病疫苗时投入有限,疫苗质量没有保证,更加难以抵抗病毒入侵。带病毒的家禽如流入市场会加剧病毒传播,尤其是在习惯以活物上市的亚洲地区。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农户贩卖家禽时,往往现场宰杀。病毒最容易在鸡的粪便中藏身,而鸡毛很容易沾上粪便。人类在接触活禽时,容易被传染。病毒有时也能进入鸡的血液,在56摄氏度以上蒸煮3小时或在60摄氏度以上蒸煮30分钟后,才能杀死病毒,较安全食用。而在亚洲一些国家有生吃或不完全煮熟食物的习惯,比如印度就喜欢生吃鸭血。相较而言,西方国家的农贸市场很少出现活禽上市,现场宰杀的情况,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相较更低。
2013-04-07 19:28:53 来自:lushifux
用户评论(3)
正序阅读
  • 86agent.comx

    2013-04-07 19:29:39 86agent.comx 1#

    很好,很好。

  • 福建人就是牛x

    2013-04-07 19:29:27 福建人就是牛x 2#

    就一句话---卫生问题。

  • NikonD3x

    2013-04-07 19:29:14 NikonD3x 3#

    本帖最后由 lushifu 于 2013-4-7 13:17 编辑 全球流感专家评估H7N9:或在人类中大流行(全文)【路透社伦敦4月3日电】科学家们说,一种此前从未在人体内发现的致命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数据显示,这一病毒已经发生某些可能使之更易在人类中大流行的变异。但迄今没有证据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正在人际间传播,而且仍存在以下可能性:这种病毒可能会逐渐销声匿迹,不会完全变异为一种人流感。就在中国政府宣布已确诊若干例H7N9禽流感病例数天后,全球各地多家实验室的流感专家开始研究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样本的DNA序列数据,以评估发生大流行的可能性。,世界上最顶尖的流感专家之一、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的阿布·奥斯特豪斯说,序列显示已发生了某些足以让政府进入戒备状态、对动物和人群加强监控的基因变异。他在电话采访中对本社记者说:“这种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适应了哺乳动物和人类,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情况令人担心。”他说:“我们真的应予以密切关注。”世卫组织说,H7N9禽流感病例“令人担忧”,因为这是人类首次感染这一病毒。这个总部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卫生机构3日说:“这使之成了一个世卫组织将认真对待的独特事件。”迄今为止,未出现人际传播似乎也是H7N9病毒的一个特点。流感病毒的分类基于在其表面发现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hemagglutinin)和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H和N。虽然研究尚处早期,但科学家们说,初步分析还表明,H7N9病毒似乎不会让禽类病得很严重——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所谓的低致病性禽流感。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流感病毒学专家温迪·巴克利说,令人遗憾的是,这未必意味着这种病毒对人类也是低致病性的。她说:“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们必须谨慎。”她强调,其他H5和H7亚型在不同宿主(尤其是鸡)间传播过程中,已经从低致病性禽流感变异为较危险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对禽类的低致病性还可能意味着H7N9病毒是一种“沉默的传播者”--比H5NI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更难发现。后者能令成群野鸟或家禽丧生,因此要明显得多。巴克利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一旦变成高致病性病毒,大量鸡开始死亡,农民面临的局面将非常困难,但这意味着我们能更容易地发现病毒在哪里。”她说:“目前,我们不知道病毒来自何处。 我们不知道源头是哪种动物。”巴克利和奥斯特豪斯说,如今,找到源头并追踪基因变异情况、以确定这种新病毒可能会如何以及于何时获得导致人际大流行的能力,是中国和全球研究人员的当务之急。专家们说,H7N9病例得到确诊和迅速报告以及已向全世界研究人员提供基因序列数据、供他们研究这些事实表明,情况与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相比已有了变化。英国雷丁大学病毒学教授伊恩·琼斯说,对流感以及不同寻常的呼吸道疾病可能是新型流感这一可能性加强戒备意识意味着,将有更多病人入院接受治疗。(原标题:外媒:全球流感专家评估H7N9 基因变异或增加大流行可能)

你的回应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