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怎么翻译也翻译不出韵味来。
提交 取消
那当然
+1喊着要文化输出,却生产不出弹药。大陆这几十年来的典籍翻译,特别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核心的先秦元典翻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行。投入重金的《大中华文库》当中,还有不少是用的洋人很早的、缺陷已经很明显的译本,说实话挺可悲的。
我觉着吧,这个翻译不出韵味来,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自己对它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说这个“道”,你的理解和我的理解就有细微的差异,然后我按照我的理解翻译了,顶了天你觉着“差不多”~~甚至有可能是“这什么玩意~~~”这类典籍不像小说,小说还好翻译一点,基本上你只要不胡编故事,照着原样来,雅做不到,信还是可以的,达也差不多。
东尼大木老师OX了两百多个妹子,我呢?痛心!
其实《道德经》的各种注释本或者各种解读版本应该还是有很多种的(当然质量上应该也是鱼龙混杂的),感觉古代+现代的版本应该不会比200种少。话说感觉《道德经》的白话文版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作翻译版。
国内能看完看明白王本或者帛书甲乙本的本来就很少啦,谁还翻译啊?而且能翻译的那一帮高人可能对经书内的每一句话都不同,那个为准?
dao ke dao, fei heng dao, ming ke ming, fei heng ming...反正一样看不懂。。。
易经有翻译么……
无法直视……翻译了那么多版本应该算译者风格不同而不同的吧……
你们都直接无视少数民族吗。我国也可以翻译成蒙文、藏文、维吾尔文等很多种
莎翁捂着胃跪在地上..........
人家英国牛津出版社一年就出版几百本全新英文著作,我国北京出版社呢?痛心。
或许原文的意思是指责中国的外语翻译不给力?
清朝时很多典籍已经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