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说“学以致用”,但现在大学专业和工作内容真正能挂上钩的却没有多少,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该如何理解大学教育或者说教育本身呢?之前,在日本某网站,这一话题被拿出来多次讨论。 有些人认为大学是社会生活的起点,因此大学教育要学以致用。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实施起来却又显得非常不现实。以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为例,为了迎合企业需求,盲目细分教育内容的话,对大学来说反而是弊大于利,更不用提与职业没有直接关系的经济、文学等专业了 那么,大学教育应该以何为本呢? 经常会听到对于别人工作能力强弱的评论。那么,工作能力强到底是指的什么呢?现在,在日本,工作一般等同于脑力劳动。所谓工作能力强就是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而这种能力是指对获取的信息,可以做到迅速理解、准确处理,并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大学教育如果能以提高学生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标的话,应该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培养出有工作能力的人。 当今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之中,因此如何积极主动地分析和理解各种信息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实际上,如果课堂讨论时,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朗读资料,即使是事先做过充分准备的学生,也无法展现出自主思考过的痕迹。督促学生主动思考,哪怕进步缓慢,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通过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反复试验,不断摸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现在想要获取知识,单凭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搜罗相当一大部分,知识本身的价值越来越低了。所以,大学的作用必须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如何整理、分析、灵活运用信息(知识)的能力。 大学到底是学什么的地方?这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除了极少数成为研究型学者的学生之外,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大脑,这才是大学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