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日本小春精选,了解日本先从@日本生活基础课程开始!
欢迎 欢迎     登录 | 注册      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小组留学工作生活日本威胁论及遏制日本5192753

日本威胁论及遏制日本5192753

用户评论(68)
  • 山童d

    2013-07-15 08:19:10 山童d 61#

    To Dennis  从前读过一本书,叫做《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讲的是中国的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从黄河流域那一小块地方发展到现在这么规模庞大的历程。据说汉民族形成有两个途径(模式):滚雪球,攀附。滚雪球:汉民族经千锤百炼形成后就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因此在其后的发展中,她就像一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结实。如东汉末年,汉民族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滚雪球中,在北方吸收了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乌丸、羯、氐、羌及部分蛮族,在南方吸收了部分蛮、俚、僚、等族,使汉民族从汉代的5000余万人滚动发展到唐代前期达8000万人以上。又如唐末五代,汉民族在宋辽夏金元的滚雪球中,在北方又吸收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在南方也吸收了部分少数民族,到北宋大观年间,汉民族的人口在滚雪球中突破1亿大关。此后,在元统一中国的大趋势下,汉民族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年间人口达1.5亿,到清道光年间人口已达4亿以上了。进入近现代以后,汉民族这个雪球仍然不断地向前滚动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口已达6亿,到20世纪末时已达11亿多了。攀附:仅在川北这样一个狭小的区域内,两千年来华夏边缘如此摆荡,本地山民被视为蛮子,成为汉人,又成为羌族,见证了近代民族概念下的少数民族化变迁,这只是长期华夏边缘宏观变迁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川北的例子也见证了汉化的微观情景,也就是在华夏边缘之亲近人群之间,人们相互歧视、夸耀、模仿、攀附,这样,许多人群逐渐融入汉民族当中。就像一截燃烧的木杆,部分已碳化,另一部分则仍为木质,华夏边缘的微观情景便是正在燃烧的部分,从本质上来说这两部分仍是一个整体,从而变得密不可分。中国的文化有一种强烈的包容性和销蚀性,据说连犹太人都在开封被我们吸收和消化掉了,日本流行文化,我估计最后有一天也会被吸收、改造,变成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回复

  • 画圈圈诅咒你d

    2013-07-15 08:19:10 画圈圈诅咒你d 62#

     致:山童别以为我们航天和空间技术很牛,日本的月亮女神别我国探月还早。你说的BYD吗?F3仿丰田花冠,日本人喜欢唱衰自己。日本最近这几年的却是没什么大的发展,可是人家的技术实力摆在那里。我们的航天事业是靠钱堆起来了,原子弹也是前苏联帮着搞出来的。华为也是思科做什么他们就仿什么,只是价格别思科低太多。

    回复

  • 花ランd

    2013-07-15 08:19:10 花ランd 63#

    LZ,经过这里看了看,没想到又看到您说了一句我不同意的话,所以不好意思,我又有几句要说了。 “中国的文化有一种强烈的包容性和销蚀性,据说连犹太人都在开封被我们吸收和消化掉了,日本流行文化,我估计最后有一天也会被吸收、改造,变成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上面这句话出自楼主您。我就长话短说。日本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不断吸收中国文化了,这种学习与模仿直到美国强行打开日本大门为止。这些历史不用我再重复了。但LZ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少数民族在被中国文化同化的时候,是精华和糟粕一起吸收的,而有的吸收糟粕要比精华还多。但是,日本这个国家却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他们聪明地只拿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举个例子,中国的科举制度他们没有拿,所以日本没有形成“官场”这种东西,所以明治维新可以几乎没有任何阻力的完成。反观满清政府,这个将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一起吸收进来的少数民族,各级官员居心叵测地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对于西学战战兢兢,压制有远见的官员,还在官场里持续着几千年前就已有的明争暗斗,洋人都已经烧杀抢掠地闹个遍了,我们还在内斗。日本呢,他们精着呢,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什么拿错了,什么该扔了,他们清醒得很。中国这个老师没戏了,他们马上拜德国人为师。他们的流行文化,上承欧洲,下启北美,而独创性也可见一斑,有看见中国文化的影子吗?中国文化要在当中出现,充其量也就是个陪衬。在看看咱们中国的流行文化,有多少不都是在学日本,我们的发型、化妆、服装,还有特别是您喜欢的动漫。谁同化谁,您看清楚了吗?一句话,日本人是喜欢模仿学习,但他们是要改创成适合自己的东西。不适合自身发展的东西,他们是绝对不会要的。所以所谓同化这个问题,您还是担心一下美国的全球大同化影响吧。法国电影那么历史悠久,那么精致优秀都被好莱坞烂片打得全军覆没。而咱们中国还在拼命引进麦当劳、肯德基那些垃圾食品。不是给您泼凉水。法国电影都斗不过好莱坞烂片。中国文化能否抵挡得住感官性极强的日本流行文化,您有必要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做个问卷调查,结果不会和我估计地差多少。一个孔夫子和一个脱光衣服的美女。请问现在的年轻人想看哪一个?

    回复

  • Friedrich2d

    2013-07-15 08:19:10 Friedrich2d 64#

    楼主原来学过德语,那太好了,想必对欧洲文化也不会陌生。如果楼主不介意的话,我又要引用一段话了,不过这次不再拷贝粘贴了,楼主那么不厌其烦的回帖,我自然也不敢再偷懒。我们一位奥地利老师曾对我们说,60年前的二战时,谁曾想过,德法的元首可以这么轻密地并肩站在一起,共同探讨欧洲的未来。当别人问我时,我会说我是一个欧洲人,其次我才是一个奥地利人,今天欧洲内的国界正在逐渐消失,我可以与Holtermann女士(我们另一位德国外教)自由地交流,不但是语言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我以为,世界主义正在欧洲逐渐成为现实,我不否认欧盟内部的狭隘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仍然存在,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是“逐渐”的原因。中日之间存在相似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称之为传统的东西,我们又都在向西方迈进,我们都把它叫现代,(日本尽管比好多西方国家还要“现代”,但日本仿佛仍然向往着“西方的现代”),我们的仇恨其实没有德法那么深,我们的差异恐怕也没有德国土耳其那么大,而土耳其正在入盟的努力中,我们的文化经济联系不输给任何两个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欧洲,努力摆脱国家主义的羁绊,寻求亚洲大同,我们为什么要想着要比日本伟大,而不想着我们一起伟大。这不是遥远的梦想,就如60年前的欧洲将欧洲大同看作是遥远的梦想一般,我们难道不相信历史有可能重演。我当然不是说中日一定会走上联合的道路,我只是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可能,也许我的考量缺乏一些必要的参数而在楼主眼中显得可笑,又有一些乌托邦的嫌疑。最后我再激进地提一点,现在阻碍这种大同的实现的究竟是什么?我还是想回溯一下历史,60年前阻碍德法和解的是什么,是集权主义与民主政治之间的水火不容,20年前阻碍东西欧和解的是什么,是集权主义与民主政治之间的水火不容。今天阻在中日之间的鸿沟又是什么呢?我想一定不是和谐社会和av产业之间的水火不容吧。说的过分的地方,还请包容。

    回复

  • Österarmd

    2013-07-15 08:19:10 Österarmd 65#

    学德语的都是牛人中的牛人(某看了三天德语就被吓跑的发自肺腑的话啊。。。)那啥,俺逻辑比较混乱,各位牛人凑合着看。欧洲为毛能做到所谓国界逐渐消失,除鸟文化和政治上的因素,人家现在经济上都差不多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家在经济上基本平等了,说话办事很多前提就跟亚洲人之间很不一样了。说中日8能携手,除了虾米历史原因(更何况历史问题其实就是个伪问题,以前有牛人论证过,我想以各位的智商应该能够揣测出一二),在普通人的交往和实际的合作中,为毛也有那么多问题捏?经济地位。。。真的不要小看这个,想想一城里人有可能对自己来自农村的同胞百般歧视,你就不要过多的责备普通日本老百姓对中国的误解。

    回复

  • Suna Kaid

    2013-07-15 08:19:10 Suna Kaid 66#

    赞同LS另外LZ我对你没意见,只不过身为不讽刺就会死星人,俺说话比较冲……冒犯到了的话还请多包涵,对不起了

    回复

  • walking shadowd

    2013-07-15 08:19:10 walking shadowd 67#

    让楼住改变观点比登天还难。。。中国人啊, 都是极端自尊的

    回复

  • 山童d

    2013-07-15 08:19:10 山童d 68#

    各位,过了3年回头再看,政府已经在钓鱼岛主动挑事了。和1937年差不多,只是河东河西,攻防异位。

    回复

1234 5
你的回应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