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Dennis 从前读过一本书,叫做《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讲的是中国的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从黄河流域那一小块地方发展到现在这么规模庞大的历程。据说汉民族形成有两个途径(模式):滚雪球,攀附。滚雪球:汉民族经千锤百炼形成后就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因此在其后的发展中,她就像一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结实。如东汉末年,汉民族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滚雪球中,在北方吸收了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乌丸、羯、氐、羌及部分蛮族,在南方吸收了部分蛮、俚、僚、等族,使汉民族从汉代的5000余万人滚动发展到唐代前期达8000万人以上。又如唐末五代,汉民族在宋辽夏金元的滚雪球中,在北方又吸收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在南方也吸收了部分少数民族,到北宋大观年间,汉民族的人口在滚雪球中突破1亿大关。此后,在元统一中国的大趋势下,汉民族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年间人口达1.5亿,到清道光年间人口已达4亿以上了。进入近现代以后,汉民族这个雪球仍然不断地向前滚动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口已达6亿,到20世纪末时已达11亿多了。攀附:仅在川北这样一个狭小的区域内,两千年来华夏边缘如此摆荡,本地山民被视为蛮子,成为汉人,又成为羌族,见证了近代民族概念下的少数民族化变迁,这只是长期华夏边缘宏观变迁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川北的例子也见证了汉化的微观情景,也就是在华夏边缘之亲近人群之间,人们相互歧视、夸耀、模仿、攀附,这样,许多人群逐渐融入汉民族当中。就像一截燃烧的木杆,部分已碳化,另一部分则仍为木质,华夏边缘的微观情景便是正在燃烧的部分,从本质上来说这两部分仍是一个整体,从而变得密不可分。中国的文化有一种强烈的包容性和销蚀性,据说连犹太人都在开封被我们吸收和消化掉了,日本流行文化,我估计最后有一天也会被吸收、改造,变成我们文化的一部分。